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两天,有一股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中国北方及中东部地区。受此影响,今天下午开始,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逐渐消散,未来几天再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的可能性较小,全国大部天空将放晴。(1月16日 中央气象台)
近来,若非辉煌的天空、弥漫的浓雾,当然还有“倒霉”的PM2.5,恐怕我们仍将对日夜呼吸的空气污染状况一无所知。雾霾将在未来几天散去,确实是个好消息,可它是否还会卷土重来,恐怕只能听天由命。另外,雾霾虽然散去,可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恐慌和不安呢?
不久前闭幕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如今全国范围内爆发雾霾天气,不仅映射出十八大报告强调生态建设、科学发展的建设性,当然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打上了大大的问号,更可见当下改善人居环境、谋求科学发展任重道远。
陈志武教授曾指出,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变量函数,决定经济增长的要素包括社会制度、劳动力、土地以及自然资源,其中各要素之间具有替代性,只要一个或几个要素非常突出,即使其他要素差一些,照样可以获得较快的发展。显而易见,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有很多有利因素,但其中之一就包括竭泽而渔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而随着发展的深入,逐渐暴露的发展弊病愈发突出,这些天持续的雾霾天气便是最好的例证和释放的危险信号。
在黑格尔的历史必然论中,当历史法则与其他法则,比如道德法则、生态法则发生冲突时,必须牺牲后者,也就是为了历史的发展,牺牲当前的幸福是值得的,为了历史的前进,牺牲当前的一切都在所不惜。某种程度上,我们现今的发展思维多少有些受到黑格尔的“蛊惑”,我们的资源和环境都已经沦为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其实,倒该反过来想想,历史到底是什么呢?它为什么要前进?它的终点又在哪里?别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出发的目的。
发展的内质终要落在作为“人”的主体,正如科学发展观所阐述的“以人为本”,既然当下的发展已然冒犯到人的生存权益,甚至都无法呼吸到清新纯净的空气,那为何不能做短暂的停留和反思,厘清发展的意义,纠正发展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前行呢?
同样是因为空气污染,1952年伦敦爆发灾难性的烟雾事件,导致多达12000人丧生,历史的血泪宛在昨夕。当下,如果环境民生在同发展的博弈中不幸落败,也许今天的雾霾天气在可预见的将来就不再只是危机信号,更可能成为历史悲剧的重演。如果总是将环境民生与发展放在非此即彼的对立位置,错置发展的目的,而非谋求两者的均衡协调,恐怕所谓的发展终将积重难返。 (中国台湾网网友 余燕明)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