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村庄

时间:2012-10-29 11:38   来源:中国台湾网

  日前,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采访中表示,中国在过去十年每天消失80—100个自然村。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00年时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这就是说,十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了。

  2012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截至2011年末中国大陆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中国城镇化已达到51.27%。很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到来,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农耕文明的古国开始进入了工业文明新的发展阶段。不可否认,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完成了人类进步史上的一个壮举,我们应该为此而欢呼喝彩。毕竟,城市化社会是一种进步的文明,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就像十九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一样,伴随着城市化的到来,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当然,面对城市化我们不能盲目的乐观,伴随着城市化而来的还有阵痛,而这个阵痛就是大量村落的消失。村落的消失并不是简单的组织单位的消失,因为村落是农耕文化的一种象征。村落的消失就是农耕文化的萎靡。在这些消失的村落中不排除有一些具有观赏价值、历史价值的村落,同时,在这正在消失的农耕文化中也包括一些民间传统艺术,比如曾经一度是人们茶余饭后重要精神食粮的花鼓戏、舞狮、皮影戏等等。

  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中都出现过一些问题,英国的“圈地运动”甚至造成过“羊吃人”的现象。尽管中国没有出现“羊吃人”的现象,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向城市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到人口相对密集、条件更好的地方生活,村庄内大量旧屋闲置,村内冷清、杂草丛生,从而出现了“空心村”现象。而留守在村庄内的人越来越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他们的子女往往都在外工作和生活,由于乡土观念,他们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村庄,以至于形成了农村“空巢老人”。虽然这些老人在物质上生活得的更好了,但是在精神上由于子女常年不在身边,他们却面临着从未有过的空虚,这不是村村通广播电视就能够解决的,这也不是生活在城市的子女们所期望的。

  笔者想到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在充分发达的工业社会,世界的具体变化导致了其象征、形象和观念的精神变化。同样,当城市、公路和国立公园取代了村庄、峡谷和森林;当汽艇在湖面上飞驰,当飞机划破天空,这些地区也就随之而丧失了它们作为根本不同的现实、作为矛盾地区的特征。

  社会终究要向前发展,也许在未来的十年还有更多的村庄会消失,但是村庄消失了,我们农耕文化中的精髓却不能消失。(作者:张兴旺)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