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平方米住房”入园门槛背后的无奈和悲催

时间:2012-05-25 15:34   来源:中国台湾网

  近日,广东佛山市大沥镇公办幼儿园招生时规定,要想报名入园必须是本地户籍,或者外来人员在本地有80平方米以上且有房产证的住房,两个条件都是硬性规定,没用通融的余地。幼儿园和当地教育部门称,此举并非歧视外来人员,而是在招生人数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本地户籍和可以买得起80平方米住房的外来工需求。(5月24日《人民日报》

  把学龄前儿童能否入学和其家庭是否拥有80平方米的住房联系在一起,即使本意上没有任何歧视的含义,也不存在为房地产商“促销”,但是这种“风马牛不及”的门槛让人心里觉得不舒服,甚至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隐性的歧视。

  没有80平方米住房的外来人员孩子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要说我们一点都不理解制度制定者的无奈,那是假话,试想一下,如果公办幼儿园数量足够多,能够接纳所以不同阶层的学龄前儿童,怎么可能会设置这样的门槛呢。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自己孩子的学龄前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师资力量齐备,设施齐全的场所接受学前教育,一般来说公办幼儿园管理到位,设施齐全,收费也比较合理,所以成为很多家长的首选,但同时由于政府对公办学龄教育场所投入不足,所以这类幼教场所在很多地方来说都是稀缺资源,每到入学时家长熬夜排队入园等就成了新闻,即使这样,仍然有很多家长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在无力满足大众的需求的时候,也只能人为设置门槛,以便于分流,美其名曰为了照顾部分群体。

  城市在不断地发展,对很多城市来说,外来人员是城市的另一个意义上的主人,他们为城市发展付出了很多,也如果没有外来人员,城市何谈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何谈提高。外来人员远离家乡在外生活已经非常不容易,再因为没有达标的房子而影响孩子接受教育,这事落到谁身上都不好受。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出现这种情况,悲催的不仅仅是那些不够条件的家长,对政府部门来说同样也是一种悲催,在当前公办教育发展受条件限制的今天,必须更新理念,让民办学龄前教育壮大起来,达到和公办教育场所一样的条件,这样一来选择面增大许多,矛盾就会减少,而要做到这一点,政府部门要根据学区学龄前儿童数量等数据,在人力、无力、财力以及帮助谋划上对民办教育倾力相助,以此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既不能管得过死,同时也不能让民办教育无序竞争,只要科学地规划好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的配置等各个方面,把学前教育纳入到管理当中,让民办教育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后,就能彻底解决群众学前教育的需求。(中国台湾网网友:董刚)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