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教师们都在热议杜伟新的事情。杜伟新是广东的一名中学教师,17年来痴迷获奖,花十几万购买了“共和国之星”等各种证书200多个,家人称他穷得只剩下证书。
这些奖,含金量着实不高,其中甚至有“世界教科文组织”这种李鬼,说白一点,就是打幌子骗钱。起初,我也和大家一样,感慨杜老师的走火入魔,痛恨害人不浅的假机构。但冷静下来发现问题:即假证书为何有市场?
只说中学,基层教师工资低,没有外来收入,提高工资的基本办法就是评职称。可是评职称需要相关的证书,还有晋升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有证书就可以加分。而不少证书交钱就可以买,领导与评委偏偏不详查,有一本算一本。于是,需求产生供给,滋生了制造假证书的市场。否则,杜老师买得再多,一个人也无法支撑起这个市场啊!因而这市场是:个人私欲+奸商造假+教育管理部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产物。
教育管理部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体现为硬币的两面:一面是重视各种证书,另一面是对教学水平和效果考核的欠缺。再看杜伟新,因为一张大专文凭,就被安排当老师,可他完全不称职:上课前不备课,班级成绩全年级垫底;上课吹嘘得奖史;每次评比都不合格。还心不在焉领着学生闯红灯,一个孩子当场被撞身亡……这些事,连在这里重提,都感到阵阵寒意。这样的人还怎样教书育人?
但我们只指责杜伟新吗?主管部门为什么不加强考核、及时处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主管者当然不能辞其咎。今天我们谈杜伟新,如果不从个案深入到教育管理,不思考如何改革我们的教师考核标准、晋升制度、教学监管等等,杜伟新就只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几天后就被淡忘。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地方还会出现张伟新、李伟新……假证书照样有市场,也许还会出现学生被撞身亡的血淋淋的悲剧!(中国台湾网网友:张雨)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