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设节治疗国人情感类节日“饥渴症”

时间:2012-05-14 15:23   来源:中国台湾网

  针对近日有媒体大量报道,国家已将每年五月第二周的星期天定为“母亲节”,后经证实是谣传这一事实,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呼吁尽快确立自己的“中华母亲节”。(5月13日《新华网》)

  5月13日是五月第二周的星期天,这一天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是的,母亲节,很多人在这一天里,怀着感激之情以不同的方式向自己的母亲感恩,除了商家的宣传,各种媒体也以不同的形式营造母亲节的氛围,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个不算节日的节日是泊来的,而且也不是国际上公认的母亲节,只能说是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特定的母亲节,但是,向母亲感恩是人的情感宣泄,既然自己国家没有这样的节日,要想表达情感只能借用了。

  对于设立“中华母亲节”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类似的还有把牛郎织女七月初七相会的日子定为“中国情人节”,把孔子生日定为“圣诞节”等提议。这些情感类节日的设立提议,其根源是因为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和节气有关,几乎没有情感类的节日,随着人们对精神领域的追求,情感类节日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泊来的西方情感节日迎合了人们的需要,且有逐渐发展壮大之式。

  有人会说,别人有节我们过,没必要搞节日对抗。话虽如此,虽说节日无国界,西方也有很多人在过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等等,但是情感类节日需要本土情感的载体,这也是发掘本土名人渊源,设立属于自己国家的情感节日的主要事思路,不能看作是节日对抗。不过,“中华母亲节”是把孟子母亲的生日当作国家的母亲节,人们在这一天可以向自己的母亲感恩,但是情感节日的设立不是为了纪念某个人,它应该是一种大众需求的汇聚,西方的情人节、母亲节等等,除了和宗教有关的节日,几乎都来源于普通人的普通事例,把孟子母亲的生日当作国家的母亲节,让人有了一种纪念的含义,难道一到这个节日首先就想到孟母吗,所以说是不适合大众使用的。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中国情人节”、“中国圣诞节”等等,也就是说,这类节日提议之所以始终仅限于专家提出,不能得到大众的响应,虽然原因很多,但是可以肯定,这种设节方式存在着问题,不能满足国人对情感节日的需求,以至于总是悬而不决,对此专家应该反思,不能责备大家不支持提议,实在是提议没有代表性,让国人不能彻底根除心底的情感类节日“饥渴症”。(中国台湾网网友:董刚)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