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深玩具企业“素艺”和纺织企业“定佳”的突然倒闭,东莞企业界一股“制造业寒流”再一次侵袭的担忧弥漫着整个制造业。当地新闻媒体数据显示,近半个月来,关于企业倒闭或者工人讨薪的消息急剧上升一倍有余。(7月19日《广州日报》)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企业转型的道路,虽然任重道远,但是这些玩具纺织如果不迈出步子来的话,永远会被“人民币升值、工资上涨、原材料上涨”这些外在的客观因素,扼住发展壮大的脖子,甚至难以生存。
世界消费市场的大环境、国家金融货币政策、国内人力资源成本提升等等,对一个企业或是一个行业来说,都是宏观的因素,是无法掌控也无法改变的。“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2008年已经经历过金融危机的一痛,3年都挺过去了,就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每个企业主都应该痛定思痛,深刻反思自己企业为什么当年的辉煌不再,为什么现在接不到订单、发不出工人的工资?
“河北廊坊一家专门生产数控刀具的高科技企业,规模很小,人员不多,却拥有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一个自筹资金4万元起家到依靠科技创新、产品品质和设计,成为销量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多媒体音响公司……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秉承着对音频行业的精益求精,是我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一个成功典型。”
7月20日,《经济日报》简短的一篇小通讯,向中国无数家这样濒临倒闭的制造企业、向无数个“用惯了简单头脑、简单代加工、简单坐等暴富”的老板们,再一次释放出了一个非常不简单的信号,那就是“什么才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一个小小的玩具,一条短短的围巾,里面都蕴藏着很大的学问,只要是你率先发明创造、自主创新生产的产品、技术或服务,其“发明专利权”和“自主知识产权”就属于你。如果一个老板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眼光不高远的话,只能沦为“今朝有米今朝饱、明天无粮饿着荒”的代工厂。
财富能否长久地掌控在自己手中,企业能否成为百年老字号,产业能否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产品、技术或服务是否能家喻户晓等等,其实,都源自于企业家和企业本身是否拥有自家的“镇家之宝”,是否拥有自家亲生的“芭比娃娃”,而不只是替人做嫁衣裳、帮人干针线活。 (中国台湾网网友 谌江平)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