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有限公司,都有外国独资、中外合资和本土所有三足鼎立。歌剧制作界也一样,有着引进海外制作、联合制作和自主制作三种模式。其中引进制作高大上,耗资巨,成果巩固难,落地艰,噱头足。自主制作容易陷入自娱自乐,技术出口易受壁垒阻碍。欧美国家的歌剧院及歌剧节,每个乐季都会推出6部左右新版制作的歌剧,不少均为联合制作产物,也就是分摊成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技术成果转化快落地实。由此,联合制作堪为业界偏爱。一些为大众所知的经典歌剧制作,或为联合制作产物,比如奥斯卡获奖电影《英国病人》的导演安东尼·明格拉获得劳伦斯·奥利弗大奖的天鹅制作,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就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英国国家歌剧院和立陶宛国家歌剧院在2006年的联合制作。
但中国的演出单位纷纷加入到世界级歌剧机构的联合制作中,还是最近之事。
上海大剧院于2012年和萨尔茨堡音乐节联合制作了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该剧成为上海大剧院1998年开张以来制作的第一部拥有共享版权的歌剧,也是中国的机构首次以联合制作方身份参与到像萨尔茨堡音乐节这样的顶级歌剧俱乐部中。次年3月,北京国际音乐节和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德累斯顿国立歌剧院及马德里皇家剧院联合制作了瓦格纳的最后一部歌剧《帕西法尔》。该制作于同年10月抵京,开启此剧中国首演。在这两个例子中,来自中国的音乐机构终于加入到通常由豪门玩家组成的制作团队中,异军突起。这些歌剧也都被同步引进到国内,国内的乐迷得以在本地领略到代表世界先进水平和前沿审美趋势的舞美、灯光、布景、道具、服化和多媒体。与国际接轨不再是一句空乏的口号。
来自北京和上海的经验似乎有在2016年爆棚之势。事起北京国际音乐节,于2月中旬与法国普罗旺斯的艾克斯音乐节签署协议,在2016B2020年间引进两部制作,联合制作一部歌剧,联合委约创作两部歌剧,平均每年一部。普罗旺斯的艾克斯音乐节与萨尔茨堡音乐节一样,是欧洲大陆声名显赫的主打歌剧的艺术节。这五部歌剧中,引进的就有被《纽约时报》等誉为“21世纪歌剧巅峰之作”的英国作曲家乔治·本杰明创作的《写在皮上》,还有鬼才导演罗伯特·卡森执导的本杰明·布里顿《仲夏夜之梦》的复排版;联合制作的有凯迪·米切尔于2018年执导的德彪西歌剧《佩利亚斯与梅利桑德》;两部联合委约的歌剧里,有一部将由中国作曲家创作。
就在这一消息让人欢欣雀跃不已时,又传来了两则联合制作的新闻,让我的小心脏难以承受。它们都来自于3月下旬在欧洲如火如荼的两大复活节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继《帕西法尔》和普罗旺斯的艾克斯合作后再度发力,与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联合制作2017年的瓦格纳歌剧《女武神》。该制作是为了迎接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50周年大庆,推出1967年创始开幕大戏的复排版,原始导演为音乐节创始人卡拉扬。这也意味着,卡拉扬导演的歌剧制作将首次进入中国。但就在该消息放出的同一天,德国巴登B巴登复活节音乐节上演了新版制作的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联合制作方有巴登B巴登节庆剧院、大都会歌剧院、波兰国家歌剧院和北京国家大剧院。
由此,中国两大歌剧机构纷纷进入到西方两大复活节音乐节中,抢滩欧罗巴。将这一境外合作的关系变得耐人寻味的则是两大复活节音乐节及其驻场乐团的微妙关系。2013年,柏林爱乐乐团倒戈萨尔茨堡,在其总监西蒙·拉特的带领下驻扎巴登B巴登。萨尔茨堡为此请来蒂勒曼率领的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驻场。德累斯顿和柏林两支乐团代表了德国电视收视率最高的两台新年音乐会,竞争态势十足。而德累斯顿现任总监蒂勒曼又与柏林爱乐下任总监别特连科早在拜罗伊特音乐节指挥瓦格纳歌剧时就关系紧张得箭在弦上。不过萨尔茨堡和巴登B巴登的剑拔弩张,德累斯顿和柏林的分庭抗礼,似乎并未影响两家中国合作方的你来我往。
在中国歌剧梦的西行征途中,北京的两家重量级机构分别承担起了主力角色。它们让中国的歌剧机构引得世界瞩目乃至尊重,并将国际潮流的歌剧制作以极具性价比的方式原汁原味地引入中国。这也让人放眼全国,观察歌剧新兴地标天津大剧院、即将拥有自属歌剧院的中央歌剧院、南国一霸广州大剧院,以及甫迎来新政的上海歌剧院等,会有何番助力中国歌剧梦登陆全球的动作。 (唐若甫)
[责任编辑:张洁]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