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再次迎来国际一流名团。上周慕尼黑爱乐抵京,以两台理查·施特劳斯专场为今年音乐节撑台。当《阿尔卑斯山交响曲》中那拨云见日的音乐场景出现时,和现实中云雾缭绕的奇景相映成趣,瞬间充满了强烈的违和感。
慕尼黑爱乐音乐总监、明星指挥家洛林·马泽尔今年7月仙逝,由名不见经传的80后指挥家安德里斯·波嘉前来救场,这不免令乐迷热情有所减弱。但没了马泽尔也不乏好处,大师生前的最后数月间,曾创下耗时70分钟演绎《阿尔卑斯山交响曲》的壮举,北京观众至少不用花如此长的时间去听一首原本50余分钟就可演毕的曲目。此外,晚年马泽尔的音乐中涌现出过多主观化的音乐怪象,这多少有损作品的原貌。而此次人们听到的是更为标准化的施特劳斯演绎,慕尼黑爱乐仅凭丰厚的传统和经验便搞定了一切。
第一晚的《变形》展现了乐团弦乐声部非凡的素养,但在气质上偏于恬淡;高音声部过于光鲜,而指挥家对于低音部疏于挖掘。下半场的“阿尔卑斯”则相对可观。保利剧院干燥的音响环境对于慕尼黑爱乐那种丰盈润泽的音色有所减损,但乐团还是从乐谱中榨取了足够耀眼的光芒,小号精湛地演奏了其中的超高音段落,显示出其一线乐队的基本素质。
第二天的《唐璜》《蒂尔的恶作剧》对于乐团来说无疑烂熟于心,倒是前半场的《堂吉诃德》一度不够精确,好在所需的戏剧性和幽默感并不缺少,非凡的木管不时勾勒出鲜活的音乐形象。令人欣慰的是,华裔大提琴家王健表现夺目,自始至终和慕尼黑爱乐这种资深的“施特劳斯乐团”进行着高层次对话,因此即便乐队在《堂吉诃德》中状态一般,但仅凭王健和乐团中提琴首席精湛的演奏,其效果已是妙不可言。
指挥安德里斯·波嘉虽不是大师级别,但水准足够信赖。只是相比马泽尔,他的音乐城府还略显稚嫩,在音乐运作上中规中矩,而前者总能大大拓展音乐的纵深,并能为乐队赋予硬朗清晰的音响轮廓和更加平滑的过渡。
不过,这位拉脱维亚人十分谦虚,在最后一次谢幕时,他不断拍打着谱台上的总谱,仿佛想提醒观众,指挥、乐团都是配角,纪念诞辰150周年的理查·施特劳斯才是舞台的主题。慕尼黑人走后,对于未来一个月的北京乐迷来说,理查·施特劳斯才刚刚开始。(许渌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