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电视台乐意不乐意,视频网站对于传统电视的冲击已经无可回避。在上海电视节上,大量公司将热切的目光投向视频剧。
6月10日,2014年第20届上海电视节召开。在上海电视节前两个月,广电总局出台“一剧两星”播出管理政策;《异镇》、《美丽背后》、《风筝》因各种原因被叫停;7月1日开始,各级卫视进入“中国梦”电视剧的集中展播时间——这三项政策,成为此次电视节与会者的热议焦点:制片方在观望摇摆;电视台(尤其是二三线卫视)无比焦虑;视频网站在亏损中期待着明天。
“一剧两星”后盈利从哪里来?成为诸多与会者探讨的问题。在“一剧四星”的时代,一部电视剧一线卫视首轮可以出到50万-70万/集,加上网络售价,投资超过200万的电视剧并不少见;“一剧两星”后,根据多位制片方的预测,超A类电视剧卫视最高可能出价达到100万/集,但网络售价并没有大幅增加,利润从哪里来?成本控制在多少合适?大投资项目是不是该暂缓?“观望”成为从业者的普遍心态——从上海电视节的项目辑录可以看出,参展公司、参展剧目、新开机项目数量都明显减少。诸多电视人感觉焦虑和担心,两三年后,二三线卫视在哪里?
一方面电视剧利润来源遭遇疑惑、投资风险增大,另一方面却是互联网的各种诱惑(审查相对宽松、视频网站烧钱投入)。制片人何静就在论坛上表示,目前电视剧的投资2万/分钟,两家卫视大致覆盖成本,盈利都来自于互联网,这导致了目前热播剧在题材和演员的选择上都向互联网倾斜。既往大制作、宏大叙事越来越少见;由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如《翻译官》、《何以笙箫默》、《长大》)、大明星主演的都市生活题材的电视剧(如《虎妈猫爸》、《离婚律师》等)、古装青春偶像剧(如《武则天》、《芈月传》、《琅琊榜》等)成为热点;唐嫣、钟汉良、罗晋、霍建华等网络人气明星比传统意义上的正剧明星更受制片方青睐——互联网逐渐引导着电视制作行业乃至电视台的趣味和走向。
诸多视频网站几乎都还处于“烧钱”的阶段,盈利模式从哪里来?远远不能覆盖成本的广告模式、存在无限可能的收费模式,都被寄予厚望。论坛上制作人谈及商业模式之一,却引发了诸多电视台人的愤慨——制片方联手网站投资项目,卖给电视台覆盖成本,共享利润。在电视台人看来,视频网站流量由卫视导入(一线卫视播出的200余部剧提供了视频网站超过一半的流量),还分享由电视台购片提供的部分利润,这简直是把自己当成了“钱多人傻速来”的典型。
不管电视台乐意不乐意,视频网站对于传统电视的冲击已经无可回避。在上海电视节上,大量公司将热切的目光投向视频剧。慈文为网络定制的《暗黑者》制作成本已经基本与电视台播出剧目相同(一分钟两万);欢瑞推出“《盗墓笔记》季播剧”,号称投资单集500万,只在网络播出;多数影视公司,都计划着与视频网站合作,接受他们的金钱(投资或购片)、审美和趣味。
□梅子笑(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