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歌唱类的真人秀节目,最近走红的《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竞赛节目,既缺乏俊男靓女的娱乐元素,也没有一夜成名的功利成分,但它的确引发起大众对祖国文字的极大兴趣。当观众尴尬地发现平时常在耳畔听见的“朝觐”、“端倪”、“赳赳武夫”等词语,自己难以准确写出,而提心吊胆地望着电视节目里参赛的孩子,又是否能写对时,节目的文化吸引力由此凸显。文字是文化的开始,文化则是文明的起步。
一些相亲、唱歌类节目因低俗、泛滥、恶性竞争、浪费公众资源被明令限制,电视荧屏留下的空白,选择什么节目来填补,的确应思量一番。又要有正能量、文化内涵;又要有趣味性,吸引大众的关注,优秀的创意难能可贵。尽管《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也是引进国外模式,但它本土化的二度创新特征非常显著,于是今年夏季脱颖而出。
争当“汉字英雄”者是一群中学生。记忆力强、精力充沛的学生每天都在课堂上接触和掌握新的汉字,所以他们的词汇量自然要比从学校毕业后走上社会的成年人要多。后者在一个相对狭窄的专业或工作领域里生活,常用的汉字渐渐类型化,甚至浅表、零星。但我认为,这绝不能成为一些成年人识字少、写不出字的根本原因。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首先要从识写汉字做起。
事实是,我们的社会风气在某些方面呈文明退化之态。有些人经常泡在游戏机前、KTV里,玩“魔域”、唱“周杰伦”,难不倒他们,可让他们写几个汉字却“缺胳膊少腿”。还有不少人喝酒打牌,说起劝酒词、念起牌经非常“英雄”,可要他们写首唐诗出来,恐怕全都变“狗熊”了。更难为情的是几位在节目现场带队的老师,当学生写出“纽扣”时,带队老师急得大喊应是“钮扣”呀!事实是老师错了。还有当学生正确地写出“崔嵬”时,老师疑惑地问旁边:“这对吗?”甚至当学生将“虔”的文字底错写成几字底时,一位评委竟评对。
望着孩子成“汉字英雄”,多少长辈是否又欣喜又惭愧?如果我们每天多读些书、多看些报、多写点笔记,遇到生字多查阅字典,我们的汉字积累就会越来越多,字里行间,传达的都是文化修养,我们的民族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的英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