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上午,在获知新疆天山成功入遗的消息后,新疆5A级景区天山天池在天池湖边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军对记者透露,虽然天山天池申遗成功,有了世界级的旅游名片,但是景区门票没有提价的计划,期待更多的游客与天山天池的美景“亲密接触”。(6月23日新华网)
一句“没计划”,赢得了不少掌声,这也反衬现实中“申遗=涨价”的不得人心,历数近几年申遗成功的案例,很难发现不涨价的特例,如除了“申遗就涨价”之外,甚至出现了“涨价为申遗”的荒谬之举。的确,申遗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且不说公共财政每年都会有大量资金支持,即便是缺钱,也可以通过跟企业合作等方式筹措,不应该动不动就把手伸进公众的腰包,而且往往有涨无跌,伸进去就难拿出来。可见,他们的初衷都是不“单纯”的。
申遗算盘一打,哗啦啦都是钱。而涨价的借口也几乎是一致的不合逻辑,例如平遥古城将门票价格由100元提至125元,他们当时就称“目前平遥古城门票价格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地位不相符”,南岳大庙的涨价理由更“可乐”,“如果旅游产品价格定得过低,潜在旅游者就会认为旅游产品质量较低,从而影响其消费热情”……这种设身处地为消费者“着想”的行为,可以参加“感动中国”的评选了。
比涨价更令人忧虑的是申遗之后万事大吉,只顾数钱忘了职责,事实上也确实发生过景区申遗后为旅游开发而保护不当的例子。例如,坐拥“世界自然遗产”金字招牌的湖南省张家界就曾因“超容开发”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亮“黄牌”警告。而为了“摘黄”,恢复武陵源的自然风貌,当地政府不得不将景区内近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全部拆除,此举花费数亿元人民币,比当时已获得的经济收益高出数倍。
让中国景区走向世界,申遗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需要不断普及的常识是,申遗是为了保护。退一步说,申遗固然重要,但是未必只有成为“世遗”才能彰显出其真正价值,历经沧桑变迁,文物重在其汇聚了人类的劳动和智慧,而并非在于被贴在上面的“标签”。从这个角度看,公众青睐的是文化积淀,而不是那块牌子,与其贴牌之后涨价,还不如“打回原形”。希望天山把不涨价坚持下去,更希望其他景区向此看齐。 (李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