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时间:2013-06-20 13:22   来源:人民日报

《寻路》剧照

  经过创作团队3年多的不懈努力,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前夕,在继《解放》、《辛亥革命》之后,我们把与著名作家王朝柱合作的第三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寻路》奉献给全国观众,心里感到十分欣慰。

  《寻路》秉持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严格尊重历史真实,以广阔的视角、宏大的叙事,全景式讲述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历经艰险,大胆探索,在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明道路。热情赞颂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探寻中国革命正确之路而浴血奋斗的坚强意志和远见卓识,深情讴歌了一大批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壮志与牺牲精神,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以及腐化堕落、叛党变节分子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和批判。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中国梦”。他说:“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此时,《寻路》正在赣南外景地紧张拍摄,大家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思索《寻路》的创作历程,感到无比亲切。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历经艰难曲折,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寻路历史。

  《寻路》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92年的征程中,1927年至1932年这段历史重要而特殊。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失败,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遭受了建党以来最严重的损失,这也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真思索失败的原因。对于这个原因,毛泽东同志在12年后所作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进行了系统总结。他说:“这时的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是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党,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由于没有经验,缺乏深刻的革命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610—611页)。《寻路》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寻路》严格按照历史的真实脉络,形象地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艰难探索的过程。从文家市决定转兵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和山区,寻找落脚点,保存革命力量,到井冈山时期对根据地建设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毛泽东在长期的战斗和实践中,系统地总结了胜利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原则,确定了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纲领;在与“左”倾盲动主义、冒险主义和以城市暴动为主要途径等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错误做法斗争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提出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这样一个过程,深刻揭示了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为什么选择毛泽东、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必然。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寻路》将这段峥嵘岁月用最大众化的电视手段进行艺术再现,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写成一部生动形象的历史教科书,可以让广大观众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并从一大批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辉煌业绩中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可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给人以思想的鼓舞。《寻路》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告诉人们,要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照搬西方之路,只有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