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时间:2013-04-18 14:51   来源:光明日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发掘它们蕴涵的现代性力量,可以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曾经为世界作出了独特贡献,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家国一体、修齐治平的理念,孕育了中国人舍生取义、热爱祖国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正是这种价值追求,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无数国民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显然是不易达成的。这正是我们倡扬传统爱国主义情怀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周易》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优秀的文化基因今天得以继承并被不断强调。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张扬的正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风貌,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无疑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它会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也就是天人合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与当下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生态环境恶化,环境问题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众健康并成为制约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背景下,这样的生态伦理思想让我们更加重视环境,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也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个人的道德修养在我们逐梦的过程中作用巨大,培养国民健全的人格特质,提升个人修养和品质,具有相当正面的现实意义。在中国文化的早期阶段,就产生了通过个人修养以求得和谐的人伦秩序和宇宙秩序的思想,而对个人修养的强调,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占据着主流位置。孟子所说的“养浩然之气”,正是这样的修养方式。这样的人生修养途径,注重个人道德的养成,对于当下出现的一些价值观混乱现象有相当好的校正作用。

  在实现中国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强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涵的现代性力量,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