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大学生“死亡体验”不妨另眼相看

时间:2013-04-01 15:26   来源:长沙晚报

  3月30日,在湖北武汉市石门峰陵园名人文化广场上,武汉市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策划了一场特别的“生死体验”,让不到20岁的学生曾佳躺进棺材“装死”,并开追悼会。当天共有12位市民体验了生前葬礼。尽管如此,有众多市民仍很难接受这种行为。武昌的郭先生说,随便看待死亡,有如儿戏,很不严肃。(3月31日《长江日报》)

  大活人躺进棺材“装死”,以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在沈阳甚至还有一家死亡体验馆。在很多人看来这确实不可思议,毕竟“死亡”通常是人们的头号忌讳,以至于跟“死”谐音的车牌号数字,比如4、14,都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然而,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既然死亡是任何人最终不可避免的结局,那么在生命的漫漫长路中,提前“感受一下”又何尝不可?窃以为,“死亡”体验倒可能萌生很多有益的感悟,最典型的便是“珍惜”与“放下”。

  中国有句老话说“不见棺材不落泪”,足见“死亡”体验对心理冲击之强烈,其中“珍惜”之念应是冲击产生的火花。想到自己从此与亲朋“永别”了,必生伤感,从而对亲情、友情更懂珍惜;想到自己“生前”想做而未成的事,必有遗憾,从而对时间更得珍惜;想到过去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纠结、烦恼,必生懊悔,从而对幸福、快乐更懂珍惜。正如体验者曾佳所言:“那一瞬间,觉得能活着真好。如果将每一天都看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充实地度过,就不会留有遗憾。”

  据以前多位体验过“死亡”的人表示,“装死”之后,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释然。这让笔者想起游玩恐怖城的心情。一个人在昏暗的“鬼屋”里摸索,会经受各种各样的惊吓,出来后才发觉阳光是那么明亮,世间是如此美好。恰如一个人练习长跑时在腿上绑了沙包,丢掉沙包后会感到身轻如燕。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身体减负,一个是心理减压。“装死”之后的人,应该更能“放下一切”——既然“死”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或许有人问:“珍惜”与“放下”岂不自相矛盾?恰恰相反。体验死亡就如重启一台电脑,电脑长时间运行后,会积累大量垃圾,使其运行速度变慢,甚至会招来一些病毒和故障,而重启电脑,能卸掉很多垃圾,释放出一些空间,提升运行速度。这个过程中,卸掉垃圾就是“放下”,释放空间相当于“珍惜”,两者不但不矛盾,还互为依存。

  扪心自问,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多少事是需要放下的呢?如果让你“放下”,你愿抛掉一些什么,让自己轻装上阵呢?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我想总的原则应该是,什么让你活得累、活得痛苦,你就应该“放下”什么。而人之所以痛苦,往往就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哲人说,放下即拥有。学会放下,我们的生活中才会少一些沾沾自喜,多一些平和理性;少一些怨天尤人,多一些感恩、友善;少一些狭隘、鲁莽,多一些宽容、理解;少一些消极悲观,多一些积极进取。学会放下,我们会更懂珍惜。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去经历“死亡体验”,但不妨在灵魂深处悄悄地给自己举办一场生前“葬礼”,看看“复活”后,会不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