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把国人长期淤积的诺奖情结空前地激活了。而新闻媒体更是当仁不让,首当其冲,各色各样连篇累牍的“涉莫报道”做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这些报道固然能满足受众的“知莫欲”,激发人们关注文学的热情,但报道本身的真实、客观,把握分寸,张扬正确的“诺奖观”,至关重要。
上周末,某京报洋洋洒洒地报道了莫言老家高密为借莫言获奖之机,大力打造新兴的旅游胜地,其中提及,当地“计划投资6.7亿元,弘扬红高粱文化”,“种一万亩红高粱,每亩地补贴1000块钱”云云。一时间,各地媒体纷纷转载,评论家们即刻予以评说,对如此“大手笔”褒贬不一,而贬大于褒,诟病高密罔顾经济规律和百姓的实际利益,头脑发热,华而不实,过度消费了莫言。正当满城风雨、沸沸扬扬之际,高密市新闻中心主任王有志发声了,指出部分媒体的报道存在着失实、夸大之处。他坦言,莫言获奖确实给高密带来了极高的荣誉和关注度,但高密市政府在围绕莫言开发产业的计划方面,头脑还算清醒。据这位主任说,有媒体提到的“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确实存在,但接受媒体采访者并不是主要负责人,他的话也不能代表管委会的官方回应。王有志说:“这可能是管委会未来五年、十年内的一个长远规划,但目前还只是设想,没有经过调研,更没有形成书面文字,不算数。”
而就在我们咂摸这番颇具官方色彩的“声明”,有些发愣的时候,又有消息传来,采写上述报道的京报记者表示,当时高密“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给记者出示了文字材料,其中明确提到要“计划投资6.7亿元,弘扬红高粱文化”,而且接触的也的确是能“负责”的负责人。作为记者,她表示愿意与当地有关人员当面核实有关信息。
真令人犯晕了。究竟孰真孰假孰是孰非?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天,莫言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莫言热”早点过去。近日,或许他自己对这个“希望”也有些无奈,表示说,“很多消息风风雨雨,我都没听过,不可当真了。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有的是误传,有的是开玩笑,各种情况都存在。”
看看,连莫言本人也感觉云里雾里,真假难辨。而那些“风风雨雨”,那些“假的”、“误传”、“玩笑”,谁是始作俑者?“涉莫报道”的乱象谁最应该担责?
我觉得,对待莫言获奖,肩负舆论导向的媒体首先要端正心态,然后才可能引导社会确立正确的“诺奖观”。很赞同台湾名作家龙应台的观点,她认为,诺贝尔奖不过就是一个奖,不代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标准。她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好的阅读建议,但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绝对标准或者前提”。淡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正缘于这样的“诺奖观”。既然如此,也就应该听听《莫言评传》作者叶开的意见:“热闹的时候大家可以跟着热闹一下,但历史和时间会沉淀这些喧嚣,自然会有冷清下来的时候。希望能够借“莫言热”,让更多的人关心文学,提高文化素养,也培养耐心。”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不该身先士卒做个示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