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金秋,诺贝尔文学奖照例会成为话题,中国人年年都要竞猜一番:本土作家中,谁能第一个获奖?会在何时获奖?多少年过去,大家的胃口都快被吊坏了。
今年,莫言将诺奖纳入囊中。于是,有人说,中国作家已彻底转运,从“等待戈多”到“等到戈多”,总算有了最佳结果。有人找到素材,制作出灯谜,谜面是“沉默是金”,谜底是“莫言得奖”;有人旧话重提,说诺贝尔文学奖向来与“遗珠之憾”难脱干系,甚至多次“网漏吞舟之鱼”;还有人大胆预计,莫言的全球版税必定会在10年内破亿。各种看法和说法在网路上“堵车”,谁都猛按喇叭,这动静太大了。总而言之,莫言得诺奖后,大家的话匣子全开,严重违背了管谟业同志当初取“莫言”这个笔名的初衷。
对于莫言获诺奖这事,我觉得,莫言获奖我们当然乐见其成。莫言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中国读者已习以为常,但在瑞典评委的眼中,这种东方经验已足够惊悚和荒诞,因此拍案称奇,也合乎逻辑。莫言行事能圆不能方,但殊不知,莫言笔下有不少人物却活得痛快。说句题外话,莫言的长篇小说《蛙》去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否则,这次中国作协就会遭遇不小的尴尬。
莫言不得诺奖,也无人质疑他是优秀的中国作家,他得了诺奖,是不是就该将他的位置挪近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换一批评委,结果就很可能被颠覆,所以千万别以成败论英雄。莫言自己在获奖后也表达了“惊喜”和“惶恐”。诺奖曾被人戏称为“死吻”,意思是获奖作家往往会更加慎于出手,放不开手脚去创作,作品质量也会逐年滑坡。但愿莫言是个例外,小说创作一如既往地游刃有余,再过十九年,他的宝刀依旧“新发于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家写好自己的作品才是王道。莫言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勤奋赢得满堂彩,愿他获奖后一如既往。
[责任编辑:张洁]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