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爱书者,或许都有这样的阅读经验和体会,那就是把曾经影响了他的生命和心灵的一些图书,人格化、精神化,他们在心灵中、情感中,感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就像自己的一个朋友、一个知音、一个导师……
林语堂说,我们读书就像找一位同调的先贤,一位气质与自己相近的作家,作为老师。
叶灵凤说,温雅的安静的书,高贵的启迪的书,值得埋头细嚼,它们可以重读多次的书,“也许有一天,当我躺在床上静待我的最后,这些被遗忘的书中的一部分会走入我彷徨的思索之中,而我便像记起一位曾经于我有所助益的朋友一样的记起他们——偶然邂逅的友人。”
一本书,亲如朋友、知己,其中的文字、思想和智慧,刻在自己的生命记忆里,这是多么美好的感受,这是多么难忘的人生经历?
然而,我们现在却有了这样的可以直接聆听、交流和互动的如师友、如知己的“真人图书”。近几日,媒体上刊登了《读真人图书,体验网络时代的‘沙龙式’交流》、《‘真人图书馆’来了》这样的文化报道,真人图书、真人图书馆进入了我们的文化阅读生活。
什么是“真人图书”?什么叫“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它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但在中国是个既新鲜又流行的概念,它已经在北京、成都等地被“实验”性地举办过几次。
南京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就是这样的一个“真人图书馆”。这个“真人图书馆”,是首个接受大学图书馆“官方赞助”的“民间”公益图书馆,创办人韩潋是一位辞职追寻梦想的文艺女青年,她的想法是“网络时代的线上交流太缺乏温度,要用真人图书的亲切感来融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9月15日,这个“民间”真人图书馆,新添了11本特殊的“真人图书”:“国学奶爸”、“骑行客”、“魔术高手”,还有“美国策展人”和“非洲义工少女”。因为它的“真人图书,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的理念,吸引了200多位读者到现场参与阅读,无论是读者还是“真人图书”们,都表示这种阅读的面对面的“沙龙式”交流,在这个冷漠的、技术的网络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温暖。
阅读真人图书,那是一种怎样的情形?11本“真人图书”各占一桌,每桌大约有10位读者围坐“阅读”,聆听这些有故事的人讲述自己的独特经历和人生际遇,“图书”和读者之间时不时地还会有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