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剧照 图TP
片长156分钟的《白鹿原》,在第155分钟时,我甚至没有意识到它将在60秒后画上句号,删节后的《白鹿原》更像上下集中的上集。白、鹿两姓三家,两代父子六个男人,除了鹿三悬梁自尽外,其余五人的命运将在日军侵华后如何演绎,全部成谜。导演王全安让影片在此戛然而止,稍显仓促,若早个几分钟,将其断在鹿三自尽处,整个影片将更像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它并不能破坏其对20世纪前30年、清末民初中国乡土史的深刻表现力。而影片对人性深处的开掘更加广阔和复杂,本文仅就前面一点作些评议。
着眼于农村变迁
就情节而言,2个多小时里,王全安讲述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白鹿原住着白、鹿两姓人家,白嘉轩(张丰毅饰)是族长。长工鹿三(刘威饰)的儿子黑娃(段奕宏饰)拐回大地主的小妾田小娥(张雨绮饰),要与其拜堂成亲,被掌管祠堂的白嘉轩拒绝。黑娃和田小娥在乡约鹿子霖(吴刚饰)之子鹿兆鹏(郭涛饰)的鼓动下,参加农会并率众怒砸祠堂。革命失败后黑娃逃出白鹿原,田小娥求鹿子霖容饶黑娃,被鹿子霖逼奸,又在其诱使下勾引了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成泰燊饰)。白嘉轩惩戒白孝文并与其断绝关系,白孝文撇下已经有孕在身的田小娥,自卖当兵,从此杳无音讯。鹿三怒杀田小娥,已成土匪的黑娃回来寻仇大闹白家,鹿三羞愤悬梁自尽。
相对于原著里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电影《白鹿原》进行了彻底的简化。而原著中,那种刻入骨髓的对土地的迷恋,镜头中也基本没有过多篇幅的涉猎。但王全安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用族长白嘉轩带领村民收麦子和读乡约两场戏就把清朝末年,中国农村的基本架构表现无遗。物质上粮食为王,精神上宗族为根。事实上,整部电影所要表现的,也是在20世纪前30年,那个风云激荡、世事变迁的大时代、大变革背景下,农民们为了活着或欲望如何用尽手段占有粮食,并因此而在精神上左冲右突。电影中反复出现这样的镜头:一座中式牌楼远远树立在大片麦田中。其实,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每个镜头中的麦田或麦子成熟、或已收割、或被白雪覆盖,貌似相同的画面其实意味迥然。
被时代裹挟前行
无论自愿或被迫,所有人、所有事都被时代裹挟着前行,变革也在妥协或反抗中前行。世事如此,电影中亦然。绵延上千年的祖宗祠堂、族规家法,原本是中国乡村最坚实的精神指导、处事原则,在一声“皇帝没了”中,开始不断崩裂。作为代表人物的族长白嘉轩并没有坚持多久,就剪掉了辫子。貌似坚定固守旧秩序的他,在数年后,当被入村抢粮的排长用手枪指头时,再次妥协拿起铜锣吆喝村民交粮。
种地、娶媳妇、生娃,农民三部曲中,最耗钱粮的是娶媳妇。白嘉轩当年负担了鹿三的婚事,在白孝文的婚礼上又宣布将负担黑娃的婚事。不过,黑娃不领这个情,他告诉鹿三,自己不想像他那样活。黑娃和先一步离家出走的鹿兆鹏分别用温和或激烈的方式开始了人生的反抗,最终鹿兆鹏成了当地农会的总负责人,而黑娃则冲进祠堂将乡约石碑一锤锤砸碎。象征着中国农村社会体制、精神文化的乡约石碑被砸碎。物尚如此,何况人呢?这个最具意象性的情节,几乎可以看成整部电影的小结。
张雨绮演技出彩
关于张雨绮的演技问题,柏林影展时的甚高评价,后来忽然就急转直下了。有传言表示,由于张雨绮成了王全安夫人而受到特殊照顾。但就片中表现而言,张雨绮可谓到位甚至出彩,她把田小娥这样一个不愿意向命运屈服,泼辣中带狡慧的农村女子形象诠释得相当丰满。作为唯一的女主角,她的戏份确实很多,但在一些情感转变的铺垫上似乎不够。比如,她以姨太太身份勾引黑娃就显得有些突兀。
最后,还想多加一条。以目前156分钟的时长,已经超过了不少人的尿点生理期,更何况那个5个多小时的版本。个人认为,在约定俗成的时间里,把故事讲完、讲好,也是导演功力的体现。(罗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