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伦敦,感受到身边的奥运热。再到网上转转,很多来自国内的帖子却唱起反调。
有网民批评记者放着北京地区暴雨致灾不去关心,反而去伦敦报道奥运会。这种将北京暴雨之灾与伦敦奥运对立,要媒体从中选一,非此即彼,把两件事对立起来的态度恐怕另有醉翁之意。4年前,汶川地震没有动摇中国办好奥运的决心,如今遇到暴雨,怎么就不能同时对两件事予以关注?莫非要放弃奥运会,都去灾害发生之地出力,才算体现了价值?
还有网民批评说,提高中国老百姓体质健康整体水平才是值得关心的,奥运夺金不重要。这也是将两者关系对立起来了。美国是公认的体育强国,多次拿了金牌榜第一,并未因此放弃竞技体育。中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榜首位,成为金牌大国,不等于今后该转而将全部精力用于大众体育,也不意味着要从金牌大国朝着健身大国迈进,因为没有竞技夺金实力或没有大众健身基础的国家,都算不上体育大国或强国。
强调事物的一端,非要否定另一端不可,简单化意味着可能走向绝对化,似乎全民健身必须以不再发展竞技体育为前提。持这种说法的人显然对中国好不容易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历史全然不知,应当先去补补课。中国是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成员,有能力也有责任在世界大赛中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再说,即便全民健身开展得很好,不经过专门训练,也无法达到世界顶尖水准,参与竞争就要争胜,随随便便玩一把了事,那不符合奥林匹克精神。
竞技场上的实力有强弱之分,可是为国争光之心人皆有之,不存在高下之别,都应得到尊重、支持和鼓励。忽冷忽热是不成熟的表现。中国能够长时期稳定居于金牌榜前列,并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现自身积极进取的良好风貌,才是一个体育大国应有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