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阅读不能听凭别人选择

时间:2012-07-23 10:45   来源:中国网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情报告》主编白烨看来,当前,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文学阅读的浅俗化成为越来越凸显的现实问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网络阅读中点击量最高、在市场营销中销售量最大的作品,往往并不是最好的或比较好的文学作品,相反,很多都是生活蕴含量与艺术含量不够高的以玄幻、盗墓、官场、职场为主题的类型化作品。

  无独有偶。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11671人进行的调查显示,56%的人坦言“读图时代”导致越来越多青少年远离名著。

  如此阅读情状,社会浮躁风气使然,也与读者个人的感受、取向有关。毕竟,浅俗化读物的阅读,不必太费脑子,带来的是轻松愉悦,而啃那些厚重、严肃的经典名著,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心血;既然没人强制自己必须读什么、不能读什么,那还是阅读(或曰“浏览”)不费劲且好玩儿的浅俗化读物更能让人接受。

  只是,如此一来,我们一直推崇的传统阅读,似乎就这么着面临断裂。一是阅读态度上的断裂。对于现在许多年轻人来说,文学阅读中少了严肃、敬畏之心,多的是娱乐化、游戏化心态。二是阅读效果上的断裂。若任这样一种阅读态势发展下去,不知多年之后,那些经典名著中,还有多少作品会被人记起?还有多少人能遵从前辈优良的读书传统,安安静静、实实在在地与优秀文学作品交朋友?况且,阅读与写作密切关联相互影响,当文学阅读陷于浅俗化泥淖,为之提供市场化服务的文学写作顺应趋势泛滥推出浅俗化作品,也即不难理解。近些年来,文学批评人士一直感叹创作乏力,好作品难觅,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是阅读与创作合谋自激的结果。

  一个人既然选择了阅读,总归希望“开卷有益”,总可能要觉得阅读相对来讲还算得上一件更有意义的事。然而,当他持续埋首于浅俗化阅读时,或许未及细想其中危害。最近,著名作家王蒙在上海图书馆所作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座中谈到,“现在我们阅读的情况发生了极大变化,技术的先进创造了全新的可能。特别是网络这种形式,我们想看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这带来了方便,但过分方便后我有一个担忧,不知道是不是杞人忧天,就是浅层的阅读代替了专心致志的、费点儿劲的阅读和思考。”王蒙认为,这样所谓的阅读危害很大,它会导致人们越来越缺少深入的思考。想想看,一个人更多地是通过“眼睛”而非“大脑”来阅读时,其文学欣赏层次与文化情趣的提升还会有多大指望?

  究竟什么是好的读物、好的阅读方式,我愿意相信,多数读者内心有着理性的判断。之所以心甘情愿地走阅读下坡路,多多少少有点“随大流”的自我放纵。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中有句话,“如果你自己对接受什么不加选择,那么别人就会替你选择,而他们的动机未必很高尚。不知不觉地堕落到低俗的行列,这是世界上最容易出现的事情。”以之比照阅读及其结果,我看同样不乏警示意义。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