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离不开文学批评

时间:2012-07-10 10:04   来源:中国网

  7月5日,文学类专业报纸《文学报》刊文指责2010年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类得主谭旭东的作品《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涉嫌抄袭。《文学报》称该书33万字之中有23万字是抄袭得来。谭旭东否认抄袭,称只是串联他人观点,有标明出处;并指质疑者造谣诽谤。(7月9日《新京报》)

  为文者可能有一个共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当我们牙牙学语时,每一个拼音,每一个字,都是从前人的发明创造而来,这或是抄袭的“底气”。《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到底是否涉嫌抄袭,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请谭旭东注意,那就是,串联观点是门“技术活”,如此多“引用”或“串联”他人观点,即便不需要原作者的授权,也必须让获奖成果让大家共享。今年4月,全国140名时评人联名上书国家版权局,提出《关于明确界定“时事性文章”的建议》。建议的核心诉求是:鉴于时评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为便于作品传播,媒体转载可以不经作者许可,但事后应向作者支付报酬。这是时评作者合情合理的劳动所得。

  质疑声就是批评声,对鲁迅文学奖的质疑,也是一种文学批评,这或是鲁迅文学奖的内核与要义。其实,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有文学作品及其传播、消费和接受以来,文学批评就随之产生和发展,并且构成文学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整体中的一种动力性、引导性和建设性因素,既推动文学创造,影响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又推动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然而,遗憾的是,时下的文学批评,没有多少“文学味”,有时还传来“互骂声”,甚至“为五斗米折腰”,既没有发挥出“百家争鸣”的效果,又没有起到推动文学发展的作用。有的作者甚至沦为制造虚假的批评或虚伪的表扬的雇佣枪手。

  如果能够从质疑鲁迅文学奖中,重拾文学批评精神,重整文学批评旗鼓,重塑文学批评形象,那倒是一种大好事。文学评论离不开文学批评,甚至整个文学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文学批评。当文学完全被物质所禁锢,文学灵魂就会“失魂落魄”。有经典的论断:“批评家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内行,一个艺术的知音,而不是一个大声说话的聒噪者。”以文学理论主论擅长的谭旭东,要有“被批评”的雅量与胸怀。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当你在汲取其他作者“批评营养”时,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学批评的水平,并积累“被批评”的承受力。如果每个人都视批评为动力,就能实现“批评使人进步”的目的与目标。尤其对于为文者,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品质与素质,很珍贵很宝贵。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