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北京五棵松体育馆CBA总决赛第四场开赛前,一群大伯大妈统一穿着黄色外套,身披红绶带,手里举着印有“北京球迷,懂球懂礼”、“爱北京、爱主场”等的标语牌,在现场劝阻北京球迷“京骂”。此前,篮协曾因北京球迷“京骂”向北京俱乐部开出11万的罚单。(3月29日都市快报)
相较于“京骂”,“换苏伟”绝对算是一种进步,不管是不是白岩松所谓的“恐吓性决策”给逼出来的。用“换苏伟”来代替“京骂”其实带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意味,但是用相对内涵却力度不减的口号来进行呐喊,显现出球迷的另类智慧。再看球场里的“大妈志愿团”则多少有些过度紧张了。
有球队就有球迷,有比赛就有助威,而有助威则免不了有“激愤”的口号,某种程度来说,带有些许激情成分的口号是一场精彩比赛必不可少的点缀。很难想象一场比赛寂静无语,观众对于现场实况没有任何情绪上的回应,这样的比赛场景着实有些不可想象。而动情深处,尤其是落后一方的球迷,必然有言语和情绪上的波动,继而使现场火药味十足,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没有肢体上的冲突进而造成安全隐患。看比赛图的就是个心情舒畅,喊两嗓子是必须的。
所谓的“京骂”的确十分不雅,而动辄上千人的齐声呐喊“京骂”则更是一种粗鄙举动,尤其在主场比赛中,这样侮辱性的主场氛围是对客场球队的极大不尊重,更突显了主场球迷的素质有待提高。
与白岩松等名嘴意见不同,笔者对于篮协的“恐吓性决策”持赞同态度,对于改善主场氛围这种“慢功夫”问题,采用罚款与警告取消比赛资格这样的“猛药”是有效和快速的。这种惩戒方式带来的收益还包括,对球迷观念的冲击:球迷表现不好,会影响球队形象及比赛资格。这样便使球迷根本上具备了“底线意识”,呐喊“京骂”后果很严重。
不得不说“换苏伟”是球迷一种漂亮的回应,“京骂”不让用了人家用“内涵口号”。表面上听着文明雅致,实则暗藏锐气,也是对于客场球队的一种心理压力。我们球迷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像这样试着改变自己的言行,更多的采用“换苏伟”这样的趣味口号,既喊得畅快又不致粗鄙。篮协对此也不会再“恐吓”,更不会派“大妈志愿团”来坐镇现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