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都爱翻译马尔克斯?

时间:2012-03-07 15:5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继高晓松去年在狱中翻译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并取名《昔年种柳》后,“80后”女作家蒋方舟几日前在微博上贴出了两段翻译文字,还是高晓松此前翻译的那部小说,原著,当然还是那位哥伦比亚人——加西亚·马尔克斯。

  近日,蒋方舟在微博上贴出自己的翻译文章后不久,音乐人高晓松随即在自己的微博上进行了转发,并写道:“这就是我之前翻译的《昔年种柳》之第一章。蒋师妹下笔温婉,流畅清新,看来虽属清华同门,却不是一个师父教的。”高晓松称,他和蒋方舟已经说好,如马尔克斯授权,二人将把两个版本集合出版。

  高晓松与蒋方舟,一个是四十多岁的音乐才子,一个是二十出头的才女作家;这是有着不同成长经历和时代记忆的两个人,这是本应有代沟的两个人,可是,一位身居大洋彼岸的、八十多岁的老人却让他们做出了相同的行为。在高晓松和蒋方舟完全是出于个人感情和爱好翻译马尔克斯著作的背后,是这位作家对中国几代文艺青年的深远影响力,他们为何都爱翻译马尔克斯?因为他们都曾有过深深的迷恋。而这种迷恋,只属于马尔克斯,属于马尔克斯笔下的文学。

  蒋方舟翻译马尔克斯的小说,虽然引来不少人的关注,但对于熟悉她的人而言,并不意外。

  少年成名的蒋方舟,是很多怀有文学梦的少年的偶像,但蒋方舟的偶像却只有一个人——马尔克斯。

  蒋方舟说,她第一次读马尔克斯的作品时大约是八九岁,第一本就是《百年孤独》。据蒋方舟自己所说,她当时读书写书完全是为虚荣,就是要读、要写一些和自己年龄不相符的东西,让大家惊讶——这么小的孩子也能看懂这个!但在读过好多遍《百年孤独》后,她开始觉得:“哎!怎么会是这样?”因为其中有很多让她诧异的地方。因为,她从没读过那么好的语言。

  而就在蒋方舟第一次读《百年孤独》,惊诧于马尔克斯的语言魅力时,高晓松已是全国文艺青年争相效仿的标杆。那时,中国的很多年轻人都在单肩背着的挎包里,放着一本盗版的《百年孤独》,那时候很多文艺青年都有成为“马尔克斯”的梦想,高晓松也不例外。高晓松曾说,在那个青春飞扬的时代里,他曾在马尔克斯的书里找到了生命的智慧和人类的忧伤。在这个高傲自负的年轻人心中,文学是个高贵的梦,马尔克斯就是梦里最美好的那部分。

  成长改变一个人的经历,却没有抹去一本书、一位作家为其带来的影响。蒋方舟的阅读习惯是,喜欢的作家,会把他所有的作品都找来看。于是她发现,《百年孤独》并不是她最喜欢的马尔克斯的作品,她更喜欢《迷宫里的将军》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因为蒋方舟觉得政治性题材是所有小说中最难处理的题材,而马尔克斯在这么不好写的题材上仍然那么轻巧、仍然那么轻盈地过关。再后来,蒋方舟读了马尔克斯的传记,她终于知道了那些让她吃惊的东西到底从何而来,它们来自马尔克斯的童年经历、作为记者的经历……蒋方舟了解了是什么让马尔克斯成为令她崇拜的偶像,也因为马尔克斯曾是记者,蒋方舟想走他的路,“希望有一天,我的名字能够与马尔克斯相提并论。”在进入清华大学后,蒋方舟选择了新闻与传播专业。

  马尔克斯的影响送蒋方舟进入了清华大学,而已从清华大学离开多年的高晓松在去年却遭遇了人生的低谷,因为醉驾,他被判入狱六个月,这六个月里,他的举动依旧被外界关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翻译了马尔克斯的小说,并取了一个很有意境的名字——《昔年种柳》。

  之所以要翻译,是因为高晓松那时很脆弱,他怕自己看小说会柔肠寸断,而写作又可能会陷入绝望,于是,他找来了马尔克斯小说的英译本,“翻译书比你自己创作要好很多,因为你触及的是人家的心灵,而且书中人物是个那么老的人,是90岁的绝望,比我绝望多了,所以我就还好。翻译很动脑筋,大部分不靠心灵,而是用脑子想这句话怎么写成中文,马尔克斯还特别爱用大段落的从句,整个一段就一句话全是从句,一个大从句要翻译半天,动很多脑子在这上头觉得挺好。”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