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将在原本每年引进20部美国电影的基础上,增加14部IMAX或3D电影;而美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分账比例会由13%提高到25%。这意味着中国观众将看到更多的美国电影。(《东方早报》、《新京报》2月19日)
此举在两国电影业引起的反应,几乎是爆炸性的:美国电影界欢欣鼓舞,高呼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中国电影界喜忧参半,备感“鸭梨山大”,惊呼“狼真的来了”。
应承认,短时间内,此政策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冲击绝对较大:一是增加引进美国大片,会挤压国产片生存空间,国内电影公司的日子会更难过。有影视公司老总说,“每年30多部分账片,意味着平均每月会进来至少3部,每个档期华语片都会遇到分账片,更多华语片将挤破头血拼,中小成本更难运作”。二是更多票房让美国大片卷走,我们的票房收入会减少,会影响电影业再投资。据测算,分账比例提高12%后,每部好莱坞电影有望在中国多拿2000万到4000万美元的票房提成,将会为美国电影业带来每年数亿美元的收入增幅。
但从长远看,上述中美电影新政,绝对利大于弊,是挑战更是机遇。
一方面,能为中国观众提供更多元化的观影机会。近年来,“进影院看大片”已成国内影迷的主要娱乐,可大片数量总让人不过瘾。引进大片多了,观众选择变多、娱乐性提高,院线收益也能增加,整个中国电影市场会更加繁荣。
我国当年引进首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之前,国内电影市场似乎走入最低谷,自产电影能力下滑,电影票房收入也江河日下,以“买断”方式引进的电影,也多是三四流电影。而自《亡命天涯》始,以票房分账方式引进大片,眼花缭乱的各种特技和枪战场面,不断冲击我国观众的视听,将观众重新拉回到久违的影院。从各类引进大片中,我们也“师夷长技”,起死回生,创作出大量国产大片。可以说,激活中国电影市场,分账大片功不可没。
另一方面,势力强劲的好莱坞电影更多地涌入,会促使国内影视公司竭力提高品质,以与之抗衡。要么在重压下杀出一条“血路”,要么只有死去。有论者指出,中国电影每一次质的飞跃,必然是体制改革和政策不断放开的结果;几十万电影人的“生死”不重要,促进中国电影提高质量最紧要。正如导演高群书的博文所言:“中国电影市场对美国开放,毁掉的是那些靠侥幸、靠所谓的明星阵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场取得某种成功的电影制作者,对提高中国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准、对符合电影规律的制作者,只能算是幸事,中国电影虽暂有疼痛,长远来说,是好事。”
如果中国电影市场仍是消极地保护,而不是积极、灵活地加以开放,国产片仍会是温室里的花朵,量多质不高的境遇也将更为尴尬。在中美电影新政的冲击之下,但愿国内电影业能浴火重生。在进口大片的分账比例提高之后,电影“进价”高了,中国发行公司、院线和影院的分账损失,但愿不要通过提高票价来转嫁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