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2月19日《新京报》)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每年增加进口14部美国大片,是值得欢欣鼓舞的事,同样是进影院,花费并不比国产影片高多少的票价,就可以欣赏到令人震撼又充满想象力的好莱坞大片,但对于很多国产制片商来说,不仅会丢失相当一部分票房,更会因此收到更多观众的口水,如果对过去进口美国大片形容是一只狼的话,从即日开始来的就是一群狼,而且相信今后这样的“狼”来的会更多。
从心理上来说,把进口大片视为“狼”,明显是缺乏一种不自信,非但如此,即视为狼,显然就有了惧怕和“逃跑”心理,报道中一位制片人似乎就已经做好了这种准备,先是认为国产电影“受限制多”,进而又说,国产片是大刀队,好莱坞是洋枪洋炮,现在“长城”开了口子,希望有关部门创造条件让大刀队实力变强。言下之意,既需要政策的扶持,有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
应当说,我们现在的国产电影尽管还受到某些方面的限制,但是,整体氛围还是相当宽松的,并且早已经进入了市场化,按照笔者的认为,观众之所以对美国大片十分青睐,对国产电影提不起信心,其实根本不在所谓的内容限制,或是“大刀队”的设备上,如果说是限制,既然美国大片都能够畅通无阻的进入我国市场,何谈本土影片的限制,就拿《功夫熊猫》和《花木兰》来说,那可是地道的中国本土题材,而且还是动画片,为什么人家能拍的那么好看,本来只是迎合儿童观看的影片,为什么让我们的男女老少都趋之若鹜往影院钻,这显然不是所谓“受限制”能解释通的。
要说我们是“大刀队”,人家是“洋枪洋炮”,这更不能让人认同,可以说,我们国产影片的摄制,无论是拍摄设备还是资金投入,以及名角大腕的片酬,恐怕任何一项都不会比美国大片差,真比作“大刀队”的话,不是在这些问题上,而是出在创新意识和粗制滥造上,动逐上亿的投入,影片放映后获得多少观众认可,相信制片商自己心里都有数。
实际上,我们国产影片与美国大片相比,差距究竟在哪,我想原因并不难找,既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设备的问题,更不是演员的问题,即使有所谓的“限制”,也并不是主要问题,关键问题还是对观众的理解不够,不能给与观众视觉听觉上以震撼和享受,内容也难以与观众形成共鸣,制作上的粗制滥造更是国产片的一大致命缺陷,同时,摄制上缺乏创新,还习惯与向观众“讲故事”,而不是用新的创意怎样来把“故事”讲的更生动更吸引人,诸如同样一首歌出自歌唱家嘴里声情并茂听着是一种享受,而出自某些人口中就成了“嚎”,观众不仅感觉不到享受,甚至无法容忍。某些制片商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事实上我们的国产电影令人遗憾的太多,能够让观众看完电影不觉得遗憾的却是寥寥无几。
我觉得,对于增加进口美国大片,国产影片制作商们没有必要恐惧“狼来了”,没有这群狼,显示不出我们电影制作整体水平上的落后,有了这群狼反而是对我们国产影片提高各项水平的一种督促和激励,暂时的市场冲击的确难免,但能够促进我们国产片提高水平,并进行“有力反击”,却是意义非常,同时,淘汰一些习惯于粗制滥造的“大刀队”更不是坏处,作为中国观众,能够在自家的影院里看到可以与好莱坞大片一争高低的国产大片,不只是感官上获的满足,心里也会充满骄傲,而把美国大片喻为“狼”,自己甘做任狼欺凌的绵羊,用“逃避”来求生,最后还是难逃被吃掉的命运,在这点上,我们制作商们该学学“喜洋洋”,看看“喜洋洋”是怎么对付“灰太狼”的,从中或许能受到很多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