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首都影视产业联盟秘书长李伟透露,明年将启动成立联盟的专家评审机构,该机构将负责第一时间审核剧本,“烂剧本”将不予投拍影视剧。(12月21日《京华时报》)
影视剧罕见精品,和剧本质量不过关有一定关系,观众对某部电影不满,也常从剧本上挑硬伤。于是,传说中明年将要成立的“专家评审机构”,就跃跃欲试起来,自作主张地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对剧本进行审核,还做出了“不允许投资拍摄”烂剧本的表态,从此影视剧创作者又多了一个“婆婆”。
只是,这个“婆婆”是否有权力审核编剧的剧本十分可疑。首先,按照通常的理解,“专家评审机构”的领导单位是“首都影视产业联盟”,而“联盟”虽带有官方指导的性质,但本质上却是个行业组织,所以,“机构”所能审核的剧本,只能局限于加入“联盟”的行业单位,其他没加入“组织”的剧本创作者,可以完全无视该“机构”的存在。
其次,即便是“联盟”成员单位,要不要把剧本交给“机构”审核,也要有一个自愿原则。“联盟”虽有行业发言权,但毕竟是个服务组织,参与单位加入“联盟”,为地是寻找机会、互惠互利,并且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能有个撑腰的。如果非得强制成员单位的剧本都得交给“机构”审核,那么几乎可以确定的是,“联盟”这个婆婆的手伸得太长了。
再者,剧本是“优质”还是“烂”,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比如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喜欢的人觉得这部电影的剧本非常棒,而看不懂的人则大骂剧本烂。影视剧是集体创作的产物,有些剧本是不成熟,但有了好导演的修正调校,一样可以拍出好看的作品。仅凭“机构”一些专家们的一面之词,就给一部剧本贴上“烂”的标签,这是对剧作者最大的不尊重。
剧本是好是坏,市场自然会慢慢建立它的淘汰机制,目前这种淘汰机制的功能正在发挥作用,好的编剧身价在提升,好的编剧作品得到更多知名导演和投资机构的重视,影视剧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经历市场优胜劣汰这个环节,而剧本评审机构的出现,试图把市场取而代之,是很不明智的行为,文艺创作重在自由探索、多方尝试,一旦创作者为了迎合评审机构专家们的口味而创作,那才是影视剧厄运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