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拍“烂剧本”是权力洁癖

时间:2011-12-22 10:10   来源:中国网

  12月20日,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首都影视产业联盟秘书长李伟透露,明年将启动成立联盟的专家评审机构,该机构将负责第一时间审核剧本,“烂剧本”将不予投拍影视剧。“这种禁止投拍是有效力的,如果执意拍摄,一方面得不到联盟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电视台是国企、也是联盟的成员,这些播放渠道是不会予以播放的,所以投资方拍摄没有任何意义。”(12月21日《京华时报》)

  “烂剧本”将禁拍了,在烂片当道的今天,这原本是值得“振奋”的消息。然而,李伟先生的这番表态,却引来了一些网友的“板砖”。有网友说:不好看的,不爱看的可以不看,有市场作评价,要你个处长瞎起劲?是啊,剧本是否烂,专家说了算不算,还真是个事儿。更何况,即便专家认为是烂剧本,却未必不会有粉丝追捧。

  是的,这是个专家不靠谱的年代。甚至有网友声称,专家靠得住,母猪也上树。网友之所以会有如此感叹,来自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是啊,这些年,每逢水电油价上调,总有专家出来力挺;一旦国家出台房价调控政策,总有专家出来表示“经济危险”。至于影视剧的评审,则早就有一批专家和官员专门在做这个事儿。为何中国的影视剧市场,仍然不能百花齐放?

  在我看来,这是因为有关部门对于影视剧的监管搞反了方向。事实上,近些年有关部门发出过很多“禁令”: 先禁方言、港台腔,后禁视频短片、国外动画、涉案剧、古装剧、家庭伦理剧,后来又“严禁炒作名人丑闻、绯闻、劣迹”。这些“禁令”是否真该出台,有多少取得了实效,回顾当今的荧屏声频,答案不言自明。在我看来,现在的影视剧市场,需要的不是各种“禁令”,而是监管的法制化,还有宽松的发展环境,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持。随意的干预,只会导致使影视剧的道路越走越窄。

  另外,频繁的“禁令”,体现的则是“权力洁癖”与“父爱主义”:从自己出发“包打天下”,设置一些所谓的“标准”,无视影视的传播规律,代替观众的自我选择。李伟说,如果(行业专家)认为剧本存在跟风、无内涵、对青少年有不好的影响等,都会第一时间被审核掉,不允许投资拍摄。问题在于,谁能保证这些专家真的专业,而且不会腐败、保持客观公众?在我看来,这种代替观众选择的提前审查,同样是一种“权力洁癖”与“父爱主义”。

  李伟先生的身份也让人困惑。我们看到,他不仅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还是首都影视产业联盟秘书长。这不免让人有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联想。媒体报道,北京市目前有1247家影视机构企业,首批加入影视联盟的共有132家单位。而李伟则表示,明年开始将全面吸纳会员,借助联盟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相信多数单位都愿意加入。以李伟先生的双重身份,又能影响电视台这些播放渠道,其他影视机构敢不加入吗?

  剧本烂烂一个,专家烂烂一窝;监管烂,则全部烂。倘若监管部门动辄在微观上进行干预,影视剧市场不仅永远没有希望,恐怕会滋生更大的腐败。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