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理解题原作者咋答了个“不及格”
时间:2011-06-13 13:25 来源:解放日报
自己的文章被当作现代文阅读材料选入高考试卷,原该激动,可兴致勃勃做了相关阅读理解题后,发现自己居然连一半分数都拿不到!这是媒体人林天宏近日遭遇的尴尬。他在微博中纠结:“最后一题问,作者为什么提到两次大雨,标准答案提供了一堆。真正的原因是:我写稿时窗外正好在下雨。”
这样的情况在近年来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并不鲜见。同样是作品入选高考阅读材料,有位作者在15分中仅仅拿到1分,只能自嘲“出题老师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写文章的意思,把我写作时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
有趣的是,不少学生却觉得这些阅读题都能轻松得分。“很多题在文中找答案,会比自己论述得分高”、“答案在问题相关的字眼出现那一段里找”、“实在想不出,直接看选项里哪个更符合主流价值观,基本不会错”……种种答题攻略,早已“深入人心”。
一边是“不及格”的原作者,一边是技巧熟练到不用看文章也能阅读理解的学子,两相映衬,凸显出当下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出题人根据解题技巧出题,考生凭借解题技巧答题。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如让学子品味文字之美,真正读懂文章,体验作者情感等,却已渐行渐远。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深度都不尽相同。青少年处于思维最自由的年龄段,以这样的教学、命题方式来教语文、考语文,无疑早早地掳走了孩子阅读的快乐、思想的激情,又谈何创新人才从小培养呢?
我们当然离不开能够熟练掌握方法的巧匠,但更需要拥有创新思维的大师。而一道阅读题显然是检验出了教育领域的痼疾,也再次提醒:改变,应该从现在开始。(彭德倩)
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