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高考,向来不缺看点和话题。最近有媒体报道,上海今年高考作文将禁用网络语言,对其视为错别字来处理。一时间,上海高考对“神马”、“有木有”等网络词语“格杀勿论”的说法传遍网络,质疑和批评声不绝于耳。面对巨大的网络舆论压力,上海有关部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禁令”一说存在误解。
尽管上海方面紧急辟谣,但事件已超越地域限制。目前人们关注焦点的是,网络语言能否登高考的大雅之堂。换言之,高考作文如果接纳网络用语会如何,拒绝又会怎样。
倘若高考作文对网络用语敞开大门,虽然会博得许多网民的喝彩,但可能会损害考生的切身利益。在网络用语方面,“孤陋寡闻”的老师和新潮的考生之间,难免存在脱节。由此,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语言,一些阅卷老师会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措。高考阅卷工作紧张繁重,阅卷老师可能无暇就网络用语刨根问底。到头来,受影响的自然是考生。
使用网络用语,未必能让考生妙笔生花,酣畅淋漓,不用,未必导致其搜肠刮肚,才枯思竭。不仅是高考,各类汉语考试的作文都以考察考生行文立意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因此,即便禁用网络用语,只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独到的见解,考生在作文中就不难发挥。更何况,诸如“神马”、“有木有”等网络词汇,既不比“什么”、“有没有”等正规词汇书写更便捷,也不包含更深的意思。
对传言中的网络用语禁令,有意见认为这是高考不能与时俱进的表现。诚然,高考不应排斥新生事物,但问题是应以何种形式吸收何类事物。仅就网络而言,高考不妨多关注网络热点事件和现象,但在语言方面,却不宜追着网络跑。
网络用语的一大特点是娱乐性和流行性。谁曾想到,一句莫名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竟一度风靡网络,最后又匆匆谢幕。由于带有草根性质,人人都可能成为创造者,因此网络语言又具有随意性。很多情况下,网络用语严谨不足,一些带有戏谑甚至辱骂成分的词语,以谐音形式包装成网络语言后,竟堂而皇之地在网络上招摇过市,追捧者众多。如果高考盲目跟风网络用语,未免有娱乐之嫌,既有失严肃,更容易造成汉字书写和使用混乱。谁能保证不会发生考生只识“杯具”,不认“悲剧”的悲剧?
高考不应对网络用语柴门紧闭,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就可以成为网络语言的秀场。毕竟网络语言更新太快,而语言文字的革新又是件谨慎缓慢之事。因此,不妨让网络用语再沉淀一下,经历时间的检验之后,再去粗取精地取舍那些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网言网语,为现代汉语注入新鲜健康的血液。(朱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