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法国时尚品牌路易威登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了一场品牌时尚秀。一边是世界奢侈品牌,一边是展现泱泱五千年文化的殿堂,提前参观的许多媒体记者都觉得二者不搭调。对此,国博副馆长陈履生笑言:“明年将迎来建馆百年庆典的国博与157岁的路易威登相比,还很年轻。”(5月31日《新京报》)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如今有了越来越多的升级版。以前是闲来没事就争名人、争故里,一直争到“西门庆、孙悟空”都横空出世才罢休,或者是仗着跟某位名人沾亲带故,大张旗鼓搞些“文化周”,车马喧嚣、锣鼓齐鸣、长官豪绅咸集,就是难嗅到半点文化的气味。现在不兴“闲时争名人,忙时毁故里”了,纷纷向私人会所转型或者干脆像国家博物馆这样充当“皮包、时装”的临时展台。
我出文化古器,你出资金LV包,然后贴个“中西合璧”的标签,各取所需,不亦乐乎?难怪陈馆长很看得开:“让有钱的人为公共文化设施破费一点,回报他们一些荣誉感,也是应该的。”那位怎么也“撼”不动的故宫博物院院长估计也是这么想的。
故宫、孔庙、博物馆等既是承载着厚重历史文脉的古迹,又是重要的公共资源,本质上说归全民所有。作为看管者的相关部门,知道随行就市拿“古物”淘金,的确是极富“商业头脑”,可你们自己脑袋一热想拿青花瓷参加时装秀,想归想,但不能真的把青花瓷不当数老是拿出来招摇过市啊。既已承认其公共资源的身份,在对其作出处置时也该仔细掂量掂量,自家的茶壶破了大不了再添一只,但为了“一己私利”把青花瓷透支得裂痕累累乃至支离破碎的责任可不容小觑的。弄不好就是“历史罪人”。
可,现在不仅孔庙前动辄上演人体艺术秀,建福宫也成了富豪们推杯问盏之所,公众忧心忡忡,这些古迹的管理者们却似乎习以为常了。且不论此类过度消费对文物本身的损伤,但就这些层出不穷的商业活动所斩获的收益而言就是一大笔“糊涂账”,举办方所言“通过商业营利促进对古迹保护”只是一种听起来很美的“马虎眼”,没有任何开支明细的信息公开,如何营利、营利几何、古迹现状如何等等一切均将公众蒙于鼓中。如此还说是“以商促保护”,无异于是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鬼话。
然而,普通百姓懂的道理,管理者们却装作不懂,你说文物很珍贵、保护之人人有责,他偏觉得再珍贵也只是躺着不动的器物,不“利用”白不利用,所以就要假借“回馈名流、时尚大腕”的幌子玩营私肥己的“坐地分赃”。你觉得责任重大,他偏偏不以为意,就要把皇家寝宫整成富豪的“私家厨房”。至于所谓的“问责”,在“信息完全不公开”面前也只能涣为浮云。
名表、皮包进驻国家博物馆只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大幕下的冰山一角罢了,你不必讶异,更无需哀泣,那只是公共资源监管在市场逻辑面前溃不成军的狼狈印迹。(王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