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13年眼看就要步入历史,各种盘点、榜单、总结照例纷纷出炉,这其中,当然不能少了“网络流行语”的热闹。如果到了今天,你还不知道“我伙呆”、“人艰不拆”、“累觉不爱”、“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是什么意思,会不会有种跟不上节奏的感觉?作为中国台湾网的编辑,在总结2013年海峡两岸热点时,我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它们,也因此突然发现:拿有些“网络流行语”来形容这一年来发生的台海新闻,竟然也能非常贴切。于是写下这几篇小文,期待与网友找到共鸣。
今天推出第四篇:
2013大盘点(四):两岸交流之“高端大气上档次”
“高端大气上档次”:2013年开始流行的一句网络用语,形容事物有品味,有档次。“高端”、“大气”、“上档次”,所以还可简称为“高大上”。
在“2013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中,“进”字从40个推荐汉字中脱颖而出,以39.7万多票当选。《说文》曰:“进,登也。”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精进的2013年,该字确是传达出了两岸民众的真切感受和正向期待,并给人一股与生俱来的“大气”之感。
大陆学者郭震远认为,可以把2013年看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深水区”的开端。既然是进了“深水区”,那当然就需要双方合力打造一艘大船,而不再是开创期时的“摸着石头过河”了。于是,我们在这一年看到两岸的交流延伸到了之前不敢碰触的政治领域,看到双方主管两岸事务部门的负责人摘掉“白手套”亲切握手,看到“红、绿、蓝”三方学者同场政治对话得出共识……
2013年,两岸高层交流不断,“习连会、习萧会、习吴会”等接连登场,堪称“高端”。
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这是自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后,两岸高层首度会晤,台湾媒体高度评价:“习连会”接棒“胡连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4月8日,“习萧会”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登场。被马英九誉为“经济总设计师”的萧万长自1980年代就一直是台湾对外贸易开放的关键舵手,此次会面也是习近平接班后首次在国际会议场合会见台湾重要人士,显示两岸高层都不约而同地将博鳌亚洲论坛视为应该共同珍惜的平台,携手为了共同的“中国梦”努力。
10月6日,“习萧会”再度登场,这次是在APEC的舞台上,巩固政治互信成了重要看点;而其后的“张王会”——这场让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王郁琦摘掉“白手套”的握手,再为两岸关系发展诸多积极因素增添了亮丽一笔。两岸高层接触与对话的新模式应运而生,两岸事务主管部门间的制度化联系、互访、正式磋商与会谈也即将浮上台面。
2013年,两岸开始正面碰触政治议题,“红、绿、蓝”三方学者同场,内容之广泛、观点之包容,可谓“大气”。
这一年,马英九等国民党高层在涉及大陆政策方面时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谈话,表明两岸在维护和巩固“一个中国”框架、继续扩大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方面出现了重要交集。这一年,谢长廷、陈菊、吴荣元、童振源等绿营人士纷纷登陆,吸引无数眼球。这一年,有着鲜明“台独”色彩的“新台湾国策智库”登陆参与两岸民间政治对话,堪称“破冰”。
10月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以较为敏感的两岸政治关系、涉外事务、安全互信及和平架构为议题,集两岸“红、蓝、绿”人士在内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经过火花四溅的探讨,达成了10项共同认知,也提出7项仍待解决的症结问题。在这场为将来官方政治对话“试水温”的民间政治对话中,三方学者各抒己见,亦能平心静气倾听不同观点,呈现出十足的交流诚意,更在海内外同胞面前画就一幅“两岸一家亲”的温馨画面。舆论称:两岸和平论坛能够召开,本身就是一项“重大成果”。
2013年,历来在两岸交流中唱主角的经贸文化交流,延续了一贯的“上档次”风格。
2月,《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正式生效;6月,《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完成签署,两岸民间交流品牌——海峡论坛第五次举办,吸引了近万名台湾民众出席;10月,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聚焦“振兴中华”之题,通过19项共同建议;11月,从一年一度的企业论坛转变为常态性的“两岸企业家峰会理事会”,举办了第一届“全新升级版”的紫金山峰会,两岸数百位政商界重量级人士共商合作大计;12月,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例会在台北举行,确定将尽快启动第二家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两岸经济制度化协商渠道更加多元、密切。2013年,全年大陆省市区官员率领的赴台经贸、文化或农业交流团多达20余个,台湾社会对日益频繁来访的大陆观光客及政经官员、企业人士,早已司空见惯……
2013年,两岸摩擦有所增加,但都可控,和平发展进程并未因此改变;两岸民众间的互动,则显现双方融合之路依然艰巨漫长。
台湾歌手张悬演唱会引发的风波,触动了两岸民间的敏感神经。一条内容为台湾节目主持人大聊大陆民众“吃不起速冻饺子”、“消费不起茶叶蛋”的帖子,引发两岸网友大探讨。令人欣慰的是,过去类似网帖出现时,往往引起两岸网友互杠,但这次台湾网友却表现出了自省态度,他们中的大部分对此很生气,批评“世界都在力争上游,唯有台湾自甘堕落,仍在以管窥天,故步自封,从以待毙,还沾沾自喜”。这些,都表明两岸民间社会的互动,不仅是影响双方政策走向的结构性因素,更是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2013年,大陆游客赴台游启动5周年,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说,人为的政治操作为两岸种下太多误解和成见,但民众有朝一日对面相逢,却可以迅速抛开政治语言,重拾朴素情感,当前的状态“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前景光明。2013年,新任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上任后首度访台,“想来体会台湾的心跳”、“台湾,我爱你”等感性语言引发岛内媒体热议。台湾《中国时报》为此发表社论说:两岸人民与社会的共通点远远大于差异,陈德铭对台湾的感性语言,凸显了在两岸的互动过程中,民族大爱可以是双方最基本的共同语言,而两岸彼此间的善意,更是一项弥足珍贵的资产。
2013年,是“汪辜会谈”20周年。纪念这场会谈,当然不仅仅在于尊重历史,更在于总结经验教训。1993年的“汪辜会谈”,是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是对峙了半世纪之久的海峡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20年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同文同种、血脉相连,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的方向,合作交流、平等协商是唯一正确的路径。
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应同责。尽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台独”势力捣乱、西方反华势力阻挠等一系列难题,但我们毕竟已经坚定且自信地走在了同心向前的道路上,前途注定光明。诚如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2013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上所说:2014年两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双方政治互信增长、两岸经贸关系推进、人员往来交流等各方面都会有一个新的提升。(作者:赵静,中国台湾网评论员)
前期回顾
“人艰不拆,求别说。”2013年台湾年度代表字“假”字一枝独秀,有着怎样的无奈?台湾媒体以“为什么许多人不想活得太老”为题,又有着怎样的心酸? 【全文】
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到底会不会调整?民进党早就已经“处理”了“台独”党纲了?这可真是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全文】
2013,一幕幕看起来合乎逻辑甚至正义凛然、背地里却是波涛汹涌各种势力竞相角力的权力斗争,仍在轮番上演。台湾民众看在眼里,会否深感“累觉不爱”? 【全文】
本文为中国台湾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