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台风治水患 还须全力摒除政治干扰

时间:2008-07-28 11:11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风“海鸥”过境时,台湾多个县市豪雨成灾。

  随轻度台风“海鸥”之后,中度台风“凤凰”又要袭台,显然受到了台当局的“高规格接待”,无论气象局还是各级政府,都严阵以待不敢小觑。只因为一个“海鸥”带来的超大豪雨,重创中南部县市,让台湾吃足了苦头。灾情尚未复原,许多工程仍在赶工,这时来个规模更大的台风,谁能不紧张?

  马英九率领刘兆玄视察灾区的复原工程,有了“海鸥”台风惨痛的教训在前,这回执政团队从上到下,皮倒是全都绷紧了!马英九视察时不断说出重话,“刘揆”更是料敌从宽,直接就将轻度台风的预测升级为中度台风,各个地方政府这回也不敢大意,赶忙的清污泥、购置沙袋应急;已经是众矢之的的气象局,这回也将风雨预测从每天四次改成八次,姑不论最后这回凤凰台风的威力够不够强,至少整个执政部门的一个队形是走出来了!大家都很了解,才一周不到的时间,许多工程恐怕连发包作业都未必开始。此时第二次台风来袭,“讲治水”太遥远,能先紧急施工,做好起码应变准备,就已经不错了。让人更担心的是,若这么急就章,才匆匆置放的防洪设施,是否禁得起新一波豪雨的冲刷?赶工之余,这是必须提前作好的“最坏打算”。

  年年治水 年年遇到老问题

  马英九在巡视时说的一句话挺有意思:“不要来一个台风,我们才得到一个教训,因为我们不是今天才开始懂得治水!”台湾《中国时报》文章说,这句话其实一直是疑惑,也是过去几年台湾民众一直都想问的问题:台风对台湾人从来不是新生事物,“治水”更是历任当局从未止歇的工作,回顾往昔的政治领袖,不论蓝绿哪位天王,有谁没有治水的经验?有谁从政期间没有勘过灾?只不过,不论灾区留过多少大人物的足迹,多少年来会酿成的灾、该淹过的水,一桩都没少过。不少肆虐过台湾的著名台风,不仅被写进台湾史,甚至都被编进了教科书,为什么同样的疑问,年年都要被问一遍?

  许多问题早已是老问题,真要追究下去根本没完没了。譬如过去几十年,山区的水土保持到底做了多少?土石流行经危险区域的居民都顺利迁移了吗?沿海超抽地下水的问题解决了吗?河川消除污泥的工程落实了多少?河川盗采砂石取缔的成效究竟如何?相关防洪工程完成了多少?甚至还可以追问一个更大的问题,从十几年前就在倡议的“国土规划”政策,到底曾经做过了些什么?

  这些问题,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再问一遍,即过去十数年针对治水究竟编列过多少预算?执政当局是谁在负责监督这些预算的执行进度?地方单位又是谁在真正负责落实?有哪些是地方长期反映的需求,“中央”却从不搭理?有哪些是“中央”早编列了预算,地方却未见落实?又有哪些是预算确实是执行了,却是个绑桩的豆腐渣工程?

  文章认为,只要将前述两组问题兜在一起,要找出相关问题的症结,其实并不困难。只不过许多问题都是几十年所累积的“共业”,要想在短期内一并解决,根本不可能。尤其这几年受到全球暖化的影响,气候经常出现异常,许多气流变化所带来的瞬间雨量,根本就超过了过往的所有经验法则。因而若仅就这次“凤凰”台风而言,恐怕也只能先谈怎么“防灾”,乃至后续的怎么“救灾”了,更根本的治水课题,还是只能订长期计划加以解决。

  据说“马总统”与“刘院长”日前曾亲访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当面向他请益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治水。宋楚瑜给了他们什么明确的建议不得而知,但有一个问题倒是不能不重视:当年宋楚瑜会在治水上做出政绩,关键之一即是省府这个团队处在“中央”与地方各县市之间,所发挥的统整与协调功能,这个功能在精省之后,等于是完全停摆了。要知道所有需要整治的河川都横跨数个县市,主管治水的事权,往往又打散在不同的部门掌理,废省之后原本只负责政策规划的“经济部水利署”能否站在第一线,承接所有往日省府的功能?地方县市政府又能分摊多少昔日省府的执行力?在度过这几次风灾之后,是可以好好加以检视了。

  救灾之外再不闻政治语言

  其他暂且不谈,《中国时报》认为有一点值得给目前执政团队一点掌声——至少不会再听到刻意掀起恶斗的政治语言了!昔日民进党“天王”勘灾的功课之一,就是努力将水患的责任,全部归咎给蓝营阻挡治水预算,结果救灾之外,还得另外忍受一堆政治口水,如今这种语言真的少了,蓝营官员们不会再将治水不彰的责任全推给旧当局,少了这层政治干扰,或许治水的问题也就变得更为清朗。台风过后,哪些是短期应急问题,哪些是长期规划问题,哪些是组织问题,哪些又是执行问题,是可以好好加以面对了。

  在“海鸥”台风之后,又再面临“凤凰”的试炼,的确可以想见灾区民众的恐慌,以及当局高层的如履薄冰心情。此时固然先应急,不过短期内两次台风,也提醒了人们,台湾乃天灾频繁之岛,执政者大意不得,防台应视同作战!(张弛)  

编辑:张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