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群声称长期关注台湾民主发展的海外学者投书台湾谋平面媒体,质疑扁办公文遗失案,马当局移送涉嫌的前民进党官员到“监察院”的时机与动机不单纯。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16日刊载社评指出,如果这些学者及作家真的关心台湾的民主制度,为何在陈水扁执政时期却没听到他们的声音呢? 至于一贯以污蔑马英九人格为业的该报,社会公信力早有公评,实在不值得回应。
全文摘编如下:
几天前,一群声称长期关注台湾民主发展的海外学者投书台湾一家平面媒体,“致马总统的公开信”,表达他们对台湾政情发展的关心,认为之前关于公文遗失案,马当局移送涉嫌的前民进党官员到“监察院”的时机与动机并不单纯。甚至批评马当局公布此事的时间点,选在苏贞昌宣布参加初选之前一天,根本是有意打击民进党的政治斗争。
为了打铁趁热的新闻炒作,该平面媒体之后就以“民主政府要有倾听逆耳忠言的雅量”社论来呼应该文,还说马英九上任后,台湾的民主状况已连续遭到质疑,认为马当局与大陆越来越近,将会使台湾的民主制度弱化、重回威权时代。
一贯以污蔑马英九人格为业的该报,会有这种说法,实不例外。他们对蓝营的批评,从未假以辞色,可说是恶性的污蔑及不实指控,像是曾两次以造假的照片来欺蒙大众,甚至在外界质疑该报社的民调真实性时,企图蒙混过关。对于该报的公信力,社会早有公评,实在不值得回应。
台湾一向对于海内外的批评,都抱持着“有过则改、无过勉之”的心态,很少辩驳,除非批评的出发点居心叵测、让人难以接受,而此次的公开信就有这样的味道。我们深信,有些学者真的是基于关心台湾的心情参与连署的,但有些人的动机值得省思了。如果读者能进一步明了少数学者或作家的背景的话,就应知道其实有些人是以“关心台湾民主”为名,为民进党向国民党行政治斗争之实。
首先,如果这些学者及作家真的关心台湾的民主制度,为何在陈水扁执政时期威胁要关闭电子媒体时,却没听到他们的声音呢?当陈水扁全家都涉及贪污洗钱的丑闻之际,这些人仍没有公开质疑陈水扁的操守呢?在陈水扁卸任之前,扁办突然购买数十台碎纸机,当时各界无不猜测陈水扁意欲湮灭许多证据,相信许多失佚的公文,就在当时毁灭,而这些人亦保持缄默,不置一词。倘若这些事发生在马当局任内的话,相信他们的反应一定会截然不同。
再者,领衔的白乐崎名义上是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但目前却是台湾该报社集团的总顾问,所以他会带头质疑马当局,就更让人怀疑其政治动机了。而其中的连署人包括美国的台湾人公共事务会昆布劳(Coen Blaauw)、谭慎格(John Tkacik)、澳洲蒙纳许大学教授家博(Bruce Jacobs)及台湾公报编辑韦杰理(Gerrit van der Wees)等人。他们的政治理念立场鲜明,长期与民进党有密切合作关系,这种公然干预台湾内政、打击执政国民党的作法,我们并不会太惊讶。因为自从马英九推动两岸和解以来,他们根本不愿用心了解,反而常常以“冷战”旧思维,希望能鼓动少数台湾民众与大陆相抗衡。
我们尊重这些学者及作家的政治理念,但他们不应以此来公开抹黑台湾地区领导人。况且学者及作家们不应该忽略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此案是因为陈水扁私自将许多档案携出“总统府”,并被特侦组查获才引发的。他们连质疑陈水扁的声音都没有,如此的偏颇立场怎能昭公信呢?
陈水扁知法玩法的教训仍历历在目,而这正是马英九获得多数选民支持的主因之一,因为他们信任马英九的人格特质与清廉形象,定能整顿官箴。事实证明,这两年多来的政治口水比陈水扁在位的8年时间少了许多,人民也不必继续再被“只问颜色、不问公理”的政治恶斗所困扰。当然,那家“以打击马总统为乐”媒体的公信力早已被社会所藐视,因为许多莫名的纷扰就是源自于该媒体的不实报道。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