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广网14日发表署名张良骅的文章指出, 逾7成台湾民众支持两岸制度化协商,并分析其原因。
全文内容如下: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第6次两岸两会领导人商谈顺利结束后,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1月7日公布最新民调指出,有 72%民众支持透过两岸制度化协商处理两岸间的交流问题;超过半数以上民众认为,两岸关系变得比较缓和。逾7成台湾民众支持两岸制度化协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两岸制度化协商来之不易。台湾与大陆同属于中国,隔海相望,血脉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似,但长期处于政治对立、军事对峙、隔绝往来状态。直到1990年11月,台湾当局才成立海基会,作为与大陆进行沟通的桥梁;大陆也在1991年12月成立海协会,负责与台湾海基会进行沟通。两岸两会1992年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达“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也就是“九二共识”。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拆毁了两会商谈的基础。陈水扁2000年上台后,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两会未能后续协商。“风雨过后见彩虹”。国民党2008年重新在台湾执政后,坚持“九二共识”,谋求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与大陆共同推动两岸两会的恢复商谈。2008年6月,两岸两会根据“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的精神,终于在北京透过“陈(陈云林)江(江丙坤)会”恢复了中止长达9年的商谈,已在大陆与台湾总共举行了6次会谈,就两岸一些交流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商谈,签暑了15项协议、达到了一项共识,使两岸交流在许多方面有了制度规定和保障,奠定了两岸进一步交流的良好基础。可见,两岸制度化协商几经曲折,来之不易,务必倍加珍惜。
两岸制度化协商已为台湾民众带来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岸随着两会商谈的恢复和15项协议的签暑,形成了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喜人局面,已给台湾民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许多利益。大陆根据两会签署的协议,以及尽可能照顾台湾同胞利益的考量,积极推动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实现“大三通”,带动台湾航空业发展,2010年,华航年营收1381.4亿元新台币,年增40.77%,长荣年营收1044.1亿元新台币,年增42.5%;也形成两岸生活一日圈,大大方便台胞往来两岸。给予大陆台商提供融资指标,使台商可以在大陆顺利贷款,绝大多数台商在大陆人民的支持下赚到可观投资回报金额。推动陆客赴台旅游,已为台湾创造巨大的旅游收入,2010年陆客赴台150多万人次,为台湾整体带来观光收入618亿元新台币;随着将来“个人游”的实现,将会有更多陆客赴台旅游。坚持每年派出多个采购团赴台采购,2010年大陆企业赴台采购200亿美元。推动陆资企业赴台投资,已有数十家企业在台投资1.35亿美元办厂。充分考虑台湾的市场容量和承受能力,透过海协会与台湾签暑ECFA早收清单时予以了“让利”,使台湾将获得降税额超过138亿美元。将擒获的台湾多名犯罪嫌疑犯谴返台湾,有效地支援台湾打击犯罪分子。台湾的投资环境也随之改善、优化、提升,台湾的产品也更具出口竞争力,2010年1-11月出口到大陆(含香港)1147亿美元,同比增长37.9%,顺差771.6亿美元;2010年,台湾吸引台商返台投资超过400亿元新台币,吸引台湾民间投资超过2万亿元新台币,增幅达30%以上;吸引外商投资2000多亿元新台币,增强了台湾经济发展的后劲。
台湾与大陆未来交流的问题需要两岸制度化协商来解决。大陆正在崛起,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台湾的强大后盾,也是台湾民众未来就学、就业、经商、旅游的理想地方。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未来台湾与大陆交流还会有许多议题需要透过两岸制度化协商来解决。就经济议题来说,两岸签署了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接下来要展开包括货品贸易、服务贸易、争端解决及投资保障四个等协议的协商。随着两岸经济交流的扩大,两岸交流还可能衍生新的问题,也需要协商解决。根据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两岸还需要签署文化交流协议。另外,未来还可能要就两岸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比较敏感的议题进行协商,签署相关协议,为实现台海永久和平、两岸共同发展、中华民族复兴创造良好条件。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