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军事瞭望

三重视角看中东战局 恐怖势力回潮壮大

2016年01月18日 13:30:0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中东地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经过多年发酵,动荡已成为中东地区的常态,而在传统的阿以冲突之外,这一地区的军事安全形势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恐怖主义势力借乱发展,地区强国激烈博弈,域外大国为争夺地区主导权积极介入地区热点问题,使地区局势走向更趋复杂。

  视角一

  恐怖势力回潮壮大

  冲击地区安全稳定

  近年来,随着中东变局向纵深发展,加之美反恐战略收缩,中东地区恐怖主义强势回潮,给地区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地区格局进一步碎片化。

  “伊斯兰国”异军突起成为新的“领头羊”。2014年,“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强势崛起并宣布建国,之后势力迅速向叙利亚境内扩展,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关注。“伊斯兰国”前身是“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但不同于以往的恐怖组织,它有“建国”抱负和令其他恐怖组织望尘莫及的“圣战”能力。目前,“伊斯兰国”已取代“基地”组织,成为中东极端恐怖组织的“领头羊”。“埃及土地上的哈里发战士”、“阿尔及利亚哈里发战士”、车臣“迁徙者支持军”、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等恐怖组织先后宣布效忠“伊斯兰国”。此外,印尼、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一些暴恐组织也表示支持该组织。未来相当长时期内,该组织都将在中东乱局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叙利亚沦为新的全球恐怖主义大本营。叙利亚内战5年来,战场上逐渐形成1000多支鱼龙混杂的反对派武装组织。其中,除世俗派武装和相对温和的伊斯兰武装外,还有上百支极端恐怖组织,总人数达4万人。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圣战”分子还在源源不断地通过土耳其、伊拉克、黎巴嫩等国潜入叙利亚,加入极端恐怖组织。总的看,叙内战短期内难以结束,而越来越多伊斯兰极端分子正在成为叙反对派武装的“主力”,叙利亚实质上已取代阿富汗沦为新的全球恐怖主义大本营。

  “基地”组织“半岛分支”借也门乱局加速扩张。阿拉伯半岛的也门历史上是恐怖主义发源地,“基地”组织就诞生于此。现在,贫穷落后的也门依然被视作恐怖主义繁衍生息的沃土。2009年,“基地”组织也门分支和沙特分支合并,组成“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简称“半岛分支”),其势力范围不断扩展,并扬言以津吉巴尔市为首都建立“伊斯兰酋长国”。2015年也门胡塞武装夺取政权后,“半岛分支”趁乱占领大片领土,并抢夺了大批政府军的重型武器装备。与此同时,为改善生存条件,“半岛分支”还积极进行策略调整,不但与也门多个当地部族势力结盟,还以“伊斯兰教法支持者”的新面目争取民众支持。随着也门局势动荡呈现长期化趋势,也门很可能成为未来恐怖分子新的“圣战”战场。

  视角二

  地区强国激烈博弈

  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沙特与伊朗是伊斯兰世界和中东地区两个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在宗教派别上,又是伊斯兰教两个最主要派系逊尼派和什叶派的代表。长期以来,两国为争夺伊斯兰世界的领导地位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也门危机背后就有两国博弈的影子。2011年中东变局开始后,也门北部什叶派胡塞武装、南部独立势力以及逊尼派极端势力均呈壮大之势,各派之间相互利用又彼此牵制。起初,沙特并未像处理巴林问题那样直接出兵干涉,而是寄希望于新总统哈迪通过对话实现各派和解。2015年初,也门和解努力失败后,胡塞武装武力夺权,势力范围迅速向南部地区扩展,目标直指红海出海口曼德海峡。沙特迅速组建联军,军事介入也门危机。

  同样,内战持续5年的叙利亚,也是两国争斗的主战场。同属什叶派执政的伊朗始终是巴沙尔政权的坚定支持者,不仅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为叙政府军进行培训,甚至还派兵帮助巴沙尔打击反对派武装。与此同时,沙特则联合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协助西方国家为叙反对派募集资金、培训人员,甚至直接向叙反对派武装提供军事援助。

  近年来,随着中东变局向纵深发展,曾经的老牌强国土耳其也在借机崛起。土耳其一改长期奉行的与邻国“零问题外交”政策,转而积极介入中东国家事务。在叙利亚问题上,土耳其强烈要求巴沙尔下台。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土耳其长期采取“不战不和”政策。近两年来,土不仅多次拒绝美西方盟友要求其开放军事基地、加入打击“伊斯兰国”联盟的请求,而且对于关闭土叙边境、阻止“圣战”分子流入叙利亚和伊拉克战场的建议也反应冷淡。最近甚至不惜与俄罗斯交恶,击落俄罗斯的军机,成功地抢了一回“头条”。

  视角三

  域外大国调整战略

  加大介入中东力度

  中东乱局的发酵,特别是恐怖势力的强势崛起,改变了原有的地区格局和安全形势。面对新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域外强国纷纷调整策略,积极布局,确保自身利益。

  奥巴马上台后,美中东战略呈收缩之势。但近两年,随着中东安全形势不断恶化,中东大变局逐渐演变成中东大乱局,地区矛盾和热点不断激化升温,特别是“伊斯兰国”的强势崛起,迫使美重新加强在中东的反恐力量,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的步伐受到一定牵绊。2015年初,美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称中东恐怖势力不断坐大,威胁到美地区乃至全球利益,美会继续打击中东的恐怖势力。随后,美联合盟友与伙伴国组织“国际联盟”,对“伊斯兰国”持续实施空袭行动,并通过提供顾问、培训、装备等方式加强伊拉克军队实力,以遏制“伊斯兰国”迅速扩张势头。在今年1月12日发表的任内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将打击“伊斯兰国”和塔利班列为美国头号外交政策重点,并呼吁国会授权军事行动。可以预见,虽然美战略重心东移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但其未来对中东的关注和投入将有所回升。

  进入2015年后,俄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开始变得强硬。去年9月30日开始,俄高举反恐大旗,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实施了长达数月的空袭。除叙利亚外,俄还积极拉拢深受“伊斯兰国”危害的伊拉克以及传统盟友伊朗,以什叶派国家为依托组建反恐联盟。同时,俄还积极与以色列、埃及、沙特等中东国家展开磋商,加强与法德等欧洲国家的互动,在反恐问题上尽可能争取相关国家的理解。去年11月24日,俄一架苏-24战机在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被土军方击落后,俄借机加强了在地中海和叙境内的军事存在。可以说,在美国组织的“国际联盟”军事行动无果、“伊斯兰国”持续猖獗、难民危机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俄动用军事力量实施空袭,既是对当前地区反恐形势的应对,又是大国博弈的战略出击,兼顾乌克兰与叙利亚“两线作战”,以此在俄美对抗中争取主动,在叙利亚问题上掌握话语权。

  欧洲是中东的近邻,也是中东乱局最大的受害者之一。2015年以来,中东难民大规模涌入欧洲,使欧洲面临政治、外交、经济和宗教的多重挑战。不仅如此,随难民混入欧洲的恐怖分子更成为威胁欧洲安全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当年11月13日,巴黎遭受特大恐怖连环袭击,造成上百人死亡,使欧洲国家进一步意识到,其面临的恐怖威胁已迫在眉睫。然而,各国的行动并不一致。巴黎恐袭事件后,法国迅即派出“戴高乐”号航母参与打击“伊斯兰国”,并寻求与俄美联手反恐。近一个月后,英德两国议会才通过决议,同意参与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两国在参与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面临的尴尬处境——不打会陷入被动,打了则可能引来报复。事实上,英德加入打击“伊斯兰国”行动,影响更多地集中于政治层面,而非军事层面,特别是在配合空袭的地面攻势方面,各方都未有相关打算。

  有分析将中东局势比作一个连环套,最外环是域外大国,中环为地区强国,内环为各国内部宗教派别和部族势力,各环之间因着能源、地缘、民族、宗教、意识形态等问题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展望中东地区的未来局势,虽然离不开军事因素,但也远非军事角力所能解决。(郝岩伟)

[责任编辑: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