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评社10月14日文章,原题:美国“联印制华”战略不可行
9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了双边会晤,这是印度新任总理与首次美国总统的首次正式“握手”。美、印双方誓言将扩大和深化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承诺扩大和深化防务、经济、能源、气候变化以及全球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加强在安全与反恐领域的合作;印度也将在全球秩序中,包括改革后的安理会承担更多责任。美、印两国随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决定将美印防务合作框架协议延长10年,加大政治军事对话,探讨包括出口许可、防务合作、战略合作在内的各种问题。联合声明还指出美国和印度将建立变革性的关系,成为21世纪可相互信赖的合作伙伴。使美印关系成为国际社会的楷模。
印度的战略重要性对维护亚太平衡非常重要。印度和日本走近,以及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冲突表明,亚太地区的权力版图正在发生变化,这可促使印度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认为:印度“作为朋友和伙伴国”的崛起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一直热衷于与印度扩大商业与安全联系,希望印度能作为美国抗衡中国的一股力量;奥巴马也支持印度申请加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美国愿意扩大和深化美印全方位的合作。但是,美国“联印制华”战略既不现实,也不可行。
首先,美国与印度之间在国家战略方面存在着重大分歧,莫迪就任总理以来反复强调发展经济是印度的首要任务,即使印美拉近距离,印度也难以成为美国“联印制华”战略的一环。印度既无意愿、也无能力扮演制衡中国的力量。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包括政治、经济、安全三个主要方面,而印度目前难以有效融入其中任何一个。而且,现实主义政治说明美国绝不会给自己在亚洲再制造另一个竞争对手,这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印关系至今都无法达到奥巴马在2010年所宣称的,是“21世纪最关键的伙伴关系之一”。
其次,在政治上,尽管美印关系处于发展阶段,但仍存在着诸多脆弱性和不确定性。虽然美、印两国在2005年7月宣布正式建立全球伙伴关系。而且在2010年启动了战略对话机制。但2013年底发生的印度外交官在美国被捕引发的外交风波导致了两国关系一度急剧恶化。在短期内,印度不可能成为美国“联印制华”战略的主要支撑。
第三,在外交上,尽管美国想尽一切办法拉拢印度,成为制衡中国的一枚棋子,但印度是一个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国家,印度不会牺牲本国利益与美国共同遏制中国。“不结盟”是印度对外战略的主导思想。而且“不结盟”已成为印度外交战略的基础。另外,冷战结束以来,印度积极推行全方位的大国外交战略,印度的外交战略中的“大国平衡”思想,就是利用大国间的矛盾,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以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而且,印度在优先发展与美关系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印中关系。目前尽管边界问题尚未解决,但不会影响印中关系发展的大局。
第四,在安全上,美、印两国防务合作也存在着低质量水平和失调问题。美、印两国防务合作始终处于在较低层次展开的水平,美国与印度的军事合作一直集中在武器供应和军备建设层面,美国从来也没有把与印度的安全合作列入其对外战略的重点。尽管美印之间早在2005年就签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但美国一直要求印度修改核能责任法,虽然该问题谈判两年了,至今没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
第五,印度独立以来,主张经济合作,以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地位。印度要崛起,与美国相比,在经济上更需要中国的帮助和支持,与中国合作是印度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印度有望与美国加强经贸合作,却无法加入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经济议程。印美已建立经济金融伙伴关系。此次莫迪访美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进印度经济复苏计划。莫迪此访主要是赴美招商引资,引进更多的美国企业来印度投资。印度对进口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提高关税,并制定“繁琐的”新检测要求。这些成为制约美国商业出口印度的阻碍。“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已成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内涵,美国正试图以TPP为基础主导亚太自贸区建设。印度并没有受邀加入这一谈判进程。
因此,莫迪访美不可能使印度成为美国“联印制华”战略的一环,美、印两国在对华问题上可以各取所需,却难以一拍即合。美国的“联印制华”战略既无实质性内容,美、印之间在此战略实施上并无交集,又缺乏彼此充分的战略互信,虽然迎合了国外某些媒体反华的胃口,但最终将不得不成为一种理论上的“空谈”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