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17日文章】题:为什么美国打不赢游击战(作者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历史学教授杰勒德·德格鲁特)
我在1964年第一次接触游击战这个概念。我父母的几个朋友顺便来喝咖啡。在提到越南的话题后,愉快的谈笑迅速变糟。
似乎没人知道,强大的美国为什么被这样一个小问题所折磨。有人想知道美国为什么要打那场战争。还有人提到,越南人善于打游击,没人能发现他们。一个特别好斗的邻居———也是巴里·戈德华特(1964年总统选举共和党提名的候选人,他曾有过美国应向越南投原子弹的言论。———本报注)的仰慕者扯着嗓门争辩说,必须用原子弹解决问题。
回想起来,那件小事充分概括了美国人对游击战的那种无奈感觉。自1945年以来,美国的游击战记录令人沮丧,就像在老挝、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失败所证明的那样。美国人一直难以理解他们为何这么不幸。世界所见过的最强大的军事强国,也许还站在正义一边,一再被小股装备破烂不堪的叛乱分子所阻挡,这怎么可能呢?
“老虎和大象之间的争斗”
马克斯·布特用一部游击战的宏大史诗应对这个难解之谜。《隐形部队》一书权威地讲述了各个时代叛乱和镇压叛乱的情况,书中充满了令人着迷的人物,比如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朱塞普·加里波第(19世纪意大利著名军事将领———本报注)、切·格瓦拉、爱德华·兰斯代尔(1954年美国中情局任命的越南活动负责人———本报注)、乌萨马·本·拉丹和戴维·彼得雷乌斯。叙述中呈现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作者为任何一个面对游击队对手的现代政权提供了重要见解。不过,惨痛的教训是用精美的散文表述的。不考虑《隐形部队》给我们的教诲,这是一次极佳的阅读体验。
强国中一个常见的误解是,游击战不常见,这就解释了为何对游击战令人遗憾地缺乏准备。但布特表明,游击战和战争本身一样久远。无法指望在传统战场上获胜的军队进而选择一种间接途径,用秘密行动、机智和耐心慢慢制服敌人。
胡志明将游击战比作老虎和大象之间的争斗。“如果老虎站着不动,那大象就会用它强有力的长牙撕碎老虎。可是老虎并不是站着不动的。它白天潜伏在丛林中,夜间出动。它跳到大象的背上,撕下大块儿的皮,然后再跳回黑暗的丛林。而大象就会慢慢地失血而死。”
大象对自己的力量确信无疑,因此它通常的反应是冲入丛林,破坏沿途的一切。一个令人沮丧、具有讽刺意味的情况出现了:成功平叛往往与施加的力量成反比。正如美国一再发现的,苦难让原本没有参与进来的平民变得激进。叛乱就像九头蛇,任何想要斩其首的企图都会带来更多游击队。
低估对手让美国屡遭挫折
布特提供了从5000年的游击战中获得的12条教训。有些特别对。例如,游击战在有外部支持的情况下更有可能胜利。美国独立战争证明了这一点,越南战争也证明了这一点。最近,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叛乱分子获得了外部的帮助。然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意味着战争将扩大到令人无法接受的规模。
其次,最好的游击队善于宣传。正如布特指出的,美国人不善于口水战,这是众所周知的。的确,任何入侵者都难以让当地人相信他们的意图是高尚的。可是,美国也未能让国内民众相信这场战争值得作出牺牲。
这与第三条重要的教训有关,即需要耐心。胡志明准备战斗几十年;穆斯林叛乱分子说要战斗几世纪。而美国人希望速战速决,这在游击战中永远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