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11日发表社论说,曾被寄予厚望的蔡英文“双十讲话”原本可利用演说来激励民众,但她在应着力的两岸关系上却迂回退缩,转而强调“推动改革”,并诉求“年轻族群”。这些喊话,其实未因应失望的民心,恐怕也不足以止住其民调的跌势。
文章指出,蔡英文双十演说的基调,其实就是她520就职演说的缩简版:强调追求改革及“转型正义”、为年轻人创造更好未来、维持两岸和平现状等,无一改变。然而,不到5个月,在外界的观感,前后两次演说已暴露她拙于因应的窘境。520时,她挟着胜选威望及人民期待光荣登基,受到万众欢呼;但此刻,满意度已跌至4成,她却只能继续重弹旧调,对民众的不满不知如何是好。
简言之,执政近5个月,蔡英文仍停留在她美好的“竞选”梦境,而未进入真枪实弹的“执政”现实,这是她民调急坠的主因。近来民众怨声四起,民进党内压力也扑面而来,但蔡英文显然找不到相应的调整模式,仍只能用虚弱的改革和空洞的愿景来应付人民。心细的民众必然会注意到:蔡英文在5月就职演说中最清晰的主题——“解决问题”四个字,已悄悄从双十演说中消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忧心的迹象?
我们之所以要特别强调“竞选”与“执政”的不同,正是因为看到蔡英文将两者混为一谈,以为执政的目的就是要落实竞选承诺,别无其他。没错,执政者应该积极实现自己的竞选承诺,这是民主伦理;但执政者更应就国政的方方面面作出与时俱进的决策,要对政经、社会、外交作出综合及动态的研判,才不致使施政天平偏斜。尤其,蔡英文的许多竞选承诺,是根据“在野党”的立场而设想,除带有许多对抗性质,也因专为吸引特定族群选票而缺乏全盘考量;在执政之后发现窒碍难行,当然应该加以调整。
蔡当局上台后的许多政策“发夹弯”,正是因为执政与在野角色的落差,在现实上必须调整;这虽引发不少争议,至少可以理解。然而,蔡当局有更多政策,却是打着“改革”的幌子,在进行政治清算、社会压迫、乃至价值扭曲的斗争。
举例而言,蔡英文高谈“司法改革”,却不是针对现有不当制度提出兴革意见,而是要引进自己亲信的“司改会”及民间法界人士,来斗争现有体制内的“司法”人员。再如年金改革,目标原本正当,主事者却利用斗争特定职业及丑化退休人士的手法进行,导致社会纷扰不安;如此,弄得世代对立,将如何缔造年轻人的美好未来?又如,对公营事业董座或任期制职位采取撤换或迫辞的手段,霸道地改派民进党内亲信出任,如此破坏体制、公私不分,又能奢谈什么改革意义?
蔡英文更大的盲点,是把执政与改革划上等号,这是见树不见林。政党轮替,当然反映了民意的某些不同取向,但这并不表示现有制度框架必须全部推倒重来;而蔡当局的问题,是满脑子“除弊”的思考,却拿不出什么“兴利”的方案。且看安倍的“三箭”,一是宽松货币,二是财政改革,三是促进投资,三箭循序而发,目标全都对准振兴经济,民众一目了然。反观蔡英文,在经济面毫无对策,却在两岸、“外交”、劳工、年金、司法等议题上乱箭齐发,烽火四起的后果,怎是她有能力收拾?
蔡英文的演说主题放在民心失望的政治脉络里看,这些华丽之词恐怕已显得脱离现实。令人担心的,倒不是蔡英文“演说治理”的能力在下降;让人忧虑的,是她调整视野及步伐的速度太慢,会跟不上快速演变的情势及流失的民心。如果继续沉浸在胜选的美好,她恐将错失调整的机会。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