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12日发表评论指出,蔡英文在双十演说中,首次呼吁大陆当局“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同时表示“只要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什么都可以谈。”这些论述等于把难题投回给大陆当局。对照大陆提出只要接受“一中原则”、“九二共识”什么都可谈,两岸各自以彼此最难接受条件要求对方,越来越短兵相接,稍有不慎面临摊牌。
文章说,基本上,蔡英文双十演说仍维持就职演说的基调,提出正视“中华民国”,此外,用“中国大陆”取代先前“中国”称呼,重申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的承诺,及“尊重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这些固然是善意表达,但并未正面回答“九二共识”这答卷,显见两岸已陷入相互为难的“囚徒困境”。
值得关注的是,从《华尔街日报》、《读卖新闻》专访到双十演说,蔡英文逐渐形成软中带硬的“新四不一没有”政策,包括“前三不”是展善意:承诺不变、善意不变、对抗老路不会走;但“后一不”是表意志:重申不会屈服压力下。另“一没有”则是“没有九二共识”。全篇演说没有正面响应大陆所期待的未完成答卷,两岸要坐下协商,显是一厢情愿。
事实上,蔡英文所释放的善意不易积累,有时反而被自身政策作为所销蚀,其中包括7月民进党全代会、8月海基会董事长任命及9月民进党党庆、10月国庆节。蔡当局的两岸政策究竟能“回避”多久?陈水扁的历史教训殷鉴不远,没有启示意义吗?无庸置疑的,一个具有独立主张的政党执政势必冲撞既存的两岸架构和秩序。
蔡英文呼吁两岸协商不应设政治框架,显然这与大陆表明只有承认“九二共识”及认同其核心意涵,始能重启协商机制有所冲突。陈水扁的“四不一没有”政策尚无法解开两岸僵局,更遑论模糊的蔡版“四不一没有”政策。
令人担心的是,蔡当局对大陆当局所期待的答卷,始终采取相应不理的“回避”态度,可能迫使大陆提早结束“听其言、观其行”阶段。
《中国时报》同日发表的另一篇短评文章也指出,蔡英文的演说内容,词藻依旧漂亮动人,照本宣科,并没有对她就职4个多月以来影响最大、众所关切的两岸关系,做出进一步的着墨发挥;看起来,蔡英文是打定主意铁了心,不对大陆当局所希望的“九二共识答卷”再多所回应。这究竟是蔡英文早已胸有成竹?还是干脆避重就轻?
蔡英文呼吁两岸要尽快坐下来谈、要建立一致、稳定可预测的机制,这些没有人会说不对;问题是,实际上要怎么去做呢?两岸目前遭遇的僵局难道都是假的?或者用演说、宣示就可以化解吗?除了单向不断重复的口号,实在看不出蔡英文提出如何克服问题的作为。
文章最后说,蔡英文既然拒答陆方试卷,便应该有正视现实、务实承受冲击的战略与战术;这条路若真要这样走下去,除了呼喊人民的支持之外,绝不能只用口号迷惑民心,用“看着办”心态赌上台湾的未来。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