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新南向政策”画饼充饥难逃失败下场

2016年06月08日 07:1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自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提出“新南向政策”,舆论就不乏对该政策的批评与质疑,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指出,“新南向政策”重蹈李、陈时代“南向政策”的覆辙,换汤不换药,企图以东南亚市场替代中国大陆市场。这种以意识形态挂帅、违反经济规律的做法注定逃不过失败的下场。

  评论摘编如下:

  民进党当局把“新南向政策”作为对外经贸的主轴之一,并设置“新南向政策办公室”以及东盟及南亚研究智库,提高决策及整合层级。据说,相较于以前的“南向政策”只锁定东盟十国,如今则延伸到南亚六国;过去只有单向赴当地投资、观光,现在也邀请其赴台投资、观光。蔡英文当局可谓雄心勃勃、满腔热情,但岛内媒体和学者批评其政策看似内容丰富,但其实华而不实、画饼充饥。从东盟与台湾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可见,东盟对台湾经济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但台湾对东盟的经济重要性却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大陆对东南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大陆占东盟国家贸易比重目前已接近20%,而台湾占东盟国家比重仅约5%。有台媒一针见血地指出,台湾想与大陆在东南亚市场较劲,难有胜算。

  早在李登辉、陈水扁时代,台湾方面就曾三度推动“南向政策”,但均铩羽而归:一方面,东南亚文化与语言相当多元,台湾长期以来没有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语言不通增加沟通困难;另一方面,相较于中国大陆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东南亚地区则相对较远,从而增加营运成本。最令台商不安的还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不稳定,不利投资设厂。“新南向政策”增加的南亚六国,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等也有同样问题,虽然人口众多,但却是排在非洲之后的全球最贫穷地区之一,由于政治及宗教因素,政局不稳,常发生骚乱。过去民进党执政时就曾推动台商投资印度,企图以人为的手段减少两岸经贸往来。然而,语言障碍、距离遥远、风俗迥异等原因使台商对印度兴趣缺缺,近年台印贸易额也只有约60多亿美元。

  至于吸引东盟国家投资台湾,恐怕是一厢情愿。根据去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投资报告》,台湾吸引外资的能力竟落后于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国。究其原因,不少国家投资台湾,其实是想利用ECFA的优惠条件,借台湾之道进军大陆市场,但服贸未能在岛内生效,如今两岸关系又出现变数,货贸协商面临中断,狭小的台湾市场对投资者还有何吸引力?

  民进党当局还说要吸引东盟国家游客到台湾旅游,言下之意,即希望填补流失的陆客市场。但据岛内旅游业人士反映,台湾对于东南亚少数语种国家的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因为少数语种的导游根本不够。而且台湾对东南亚国家的签证很不友善,手续相当繁琐,老担心那里的人到台湾非法打工,去年泰国赴台游客还不到10万。

  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重蹈李、陈时代“南向政策”的覆辙,换汤不换药,亦是企图以东南亚市场替代中国大陆市场。这种以意识形态挂帅、违反经济规律的做法注定逃不过失败的下场。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