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新南向政策的虚像与实像

2016年05月25日 14:2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联合报》24日社论指出:台湾新当局对外经济战略强调“新南向政策”,蔡英文不仅视之为推动经济共同体的重要环节,并在“总统府”设立“新南向政策办公室”,还将成立“东协及南亚研究智库”,以落实执行。事实上,之所以称为“新南向”,主要是过去20多年历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均曾推动“南向”却收效有限,新南向其实不新,关键在于能否突破过去的瓶颈。

  新南向政策的内容,涵括人才培育、参与基础建设、招商投资及促进观光等四大领域,将从以往的南向政策从单向地强调台湾对外投资,扩大为台湾和东协的双向交流,并从经贸领域扩大为比较多元的经济伙伴关系。亦即,它试图从人的点、企业的线以及文化的面等三个层次,深化台湾与东协间的关系。

  新南向政策的思维,则强调台湾与东南亚的连结性,着眼当地6.5亿的庞大人口,把东协地区当成台湾内需市场的延伸。此外,它也强调台湾软实力的延伸,希望大量培育东协各国语言人才,以发挥台湾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是试图以人际互动为本、企业投资为辅,来铺垫台湾与东协的互动模式。

  从新南向的内容看,它似较过去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的南向政策更跨出一步;但从其思维看,其实仍不脱以往联合东协、印度“抗中”的老路。问题是,它忽视中国大陆在东亚产业分工所扮演关键性的角色,也过度乐观地认为南向政策可以绕过RCEP,更轻忽长期以来台湾与东协之间的政治不对等性。若不厘清这三项盲点,将可能导致政策执行上产生下列三项危机。

  首先,新南向不可能避开中国大陆。大陆近年已从“世界工厂”转型成为“世界市场”,这也使得传统的东亚雁型分工体系重新洗牌。大陆不少高端技术已足以和美日韩抗衡,日韩的品牌、中国大陆的代工、东南亚的生产,俨已成为东亚产业链的新模式。事实上,台湾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许多关键零组件必须仰赖中国大陆,若新南向忽略了对岸的角色,台湾产业链将无法完全衔接。

  其次,新南向无法绕过RCEP。新南向企图把东南亚的年轻人口红利当成台湾的外部经济支撑,藉此扩大台湾的经济版图。但从过去韩国的经验来看,要扩大经济版图,不能单靠对外投资,还须藉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取得进入他国内需市场的便利。目前东协最主要的多边经济合作机制,便是大陆主导的RCEP;因此,台湾要深耕东南亚市场,就不能回避RCEP,否则,对东协投资将会出现断层。

  最后,新南向不能过于一厢情愿。新南向企图学习日本,招揽东南亚观光客取代大陆观光客。事实上,近年东南亚观光客之所以大量涌向日本,主要是日本去年底对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开放全面免签。免签是一种双向互利措施,目前台湾在东南亚,除了新加坡、泰、马,连台商投资最多的越南等多数国家都未给台湾免签,这也增加了台湾对东南亚开放免签的难度。因此,新当局想要招揽东南亚旅客取代陆客,在国际现实上恐有困难。

  过去8年,马当局陆续开放两岸直航,并与大陆签署ECFA;但由于两岸经济竞合的变化,许多台商也逐渐将投资重心移向东南亚。台湾目前是越南第三大外来投资国,去年台商对东南亚的投资金额更首度超越大陆,从这个观点看,台湾早就南进了。问题在国际政治,在东南亚国家普遍亲中及左右摇摆下,台湾不易将经济成果化为政治的突破。

  的确,台湾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台湾必须走得更深、更远,这是新南向的实像。但如果忽视国际政治的现实,以为东南亚可以取代西进,那么新南向可能只得到虚像。虚实之间,要看新政府如何准确拿捏。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