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朝胜:绿营妄图经济“脱中”根本行不通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台湾经济要摆脱“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并将重点放在TPP谈判、“新南向政策”等方面。华广网今日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党朝胜的文章指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建立在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基础上,并已形成有机整体。台当局刻意另辟蹊径,以求台湾经济摆脱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只是幻想。
全文内容如下:
日前,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台湾经济要摆脱“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并将重点放在TPP谈判、“新南向政策”等方面。绿营长期希望在经济上摆脱大陆(“脱中”),这已成为民进党当局的施政目标。然而,无论是两岸经济关系的现状、性质和特点,还是国际现实,都显示台湾经济“脱中”根本行不通。
一方面,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建立在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基础上,并已形成有机整体。
两岸经贸关系肇始于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成势于1980年代末台当局开放两岸探亲,壮大于两岸先后加入世贸组织(WTO),深化于2008年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30多年来,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已然逐渐成型。这不仅表现为庞大的两岸经济经常项目统计数据和多种经济交流合作形式,更体现在建立于“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上的系列经济合作机制。
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完全符合市场法则,且互利双赢。30多年来,两岸贸易从“绝对利益优势”发展到“比较利益优势”,投资从单向发展到双向,产业布局从“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两岸经济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30多年前,台商登陆投资经商,为大陆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同时,大陆也为台湾经济的升级转型提供了难得机遇。当前大陆深化改革与扩大对外开放,再为台湾经济提供空前机遇。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已成两岸经济关系的基本特点。
同时,两岸经济关系为促进两岸关系正常化、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物质基础。30多年来,经济因素始终是两岸关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正面因素。尽管有政治力的干扰,尤其是“台独”分裂势力的破坏,两岸经济关系仍不断前进,并用铁的事实一再戳破“台独”分裂势力的种种谬论谎言,增加了两岸人员交流接触,推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理解与尊重,加强了两岸同胞感情,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更重要的是,两岸经济关系快速发展的动力来自“两岸一家亲”。30多年的两岸经济关系,离不开两岸的民族认同与同胞情谊,离不开大陆的让利和惠台政策。大陆一贯认为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从不讳言在对外经济合作进程中对台胞多照顾一点,让台胞优先一步。现在更有不少地方已在经济活动中对台胞采取与大陆同胞的同等待遇。两岸经济关系势将更加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刻意另辟蹊径,以求台湾经济摆脱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只是幻想。
两岸经贸联系日渐密切,“台独”分裂势力就日趋紧张。他们从未停止过对两岸经贸联系的干扰阻挠。蔡英文在日前的就职演说中也表示,要强化台湾经济“自主性”,“加强和全球及区域的连结”,“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并称要积极参与TPP、RECP等多边与双边经济合作与自由贸易谈判,推动“新南向政策”,“尤其是增进与东盟、印度的多元关系”,其降低两岸经贸重要性的用意十分明显。
然而,从历史上看,绿营的这些主张就没有成功先例。当年,李登辉、陈水扁曾为寻找大陆替代市场而推动所谓“南向政策”、“投资中南美”等方案,结果那些“听话的商人”最终血本无归,而“没听话的商人”却赚了个盆满砵满,所谓“南向政策”等以失败告终。李、扁为限制台商投资大陆而强推“戒急用忍”、“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等政策,结果“守法商人”丧失机遇,“不守法者”却捷足先登,在大陆迎来事业第二春,最终“守法商人”也不敢再“守法”,“用脚投票”,进而进一步加剧台湾产业空洞化、经济边缘化。
从当前现实看,美日等国际市场不仅不会“照顾”台湾,有时还会乘机“敲竹杠”。过去,台湾长期被列入美国的“特别301条款”黑名单;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尚未开谈,美方就就列出系列清单让台方先“埋单”。前不久,民进党当局尚未“登基”,便被迫宣布拟开放美猪,因美国允许使用瘦肉精,美猪最不被台胞所接受,其背后更是民进党当局为争取美国认可而不得不作出的让步。日本方面也迟迟不理台湾长期要求的FTA商谈,近期还非法扣押离冲之鸟礁150海里之外的台湾渔船,明显不给面子,背后也是“吃定蔡英文”。
需提醒的是,如果民进党当局为“告别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而让台湾经济“从世界走向中国”,强推所谓“新南向政策”,眼睛只盯着TPP、东盟、印度,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让台湾失去已经到手的优势,将大陆市场拱手让与竞争对手;二是民进党当局自弹自唱,普通民众我行我素。如同牛羊逐水草一般,资本注定跟着市场和利润走。一切违背市场规律,企图以政治干扰经济的行动,最终注定失败。(党朝胜,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