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1日社论说,台湾“总演员张”翁启惠因卷入浩鼎案,在向“立法院”报告前夕弃官请辞,称病滞美不归。此举,不仅令对他犹抱有一丝信任的人大失所望,也让整个“中研院”随之蒙羞。堂堂“中研院长”,国际知名的生技专家,翁启惠竟选择用几近“畏罪潜逃”的方式来回避问题,不但反映其心虚,也说明台湾社会“舆论杀人”风气之险恶,同时预示蔡英文承诺的“新政治”已无可能。
翁启惠是台湾“中研院”首位获许持有“双重国籍”的“院长”,当时为他“修法”的目的,是在鼓励杰出科学家为台湾服务。谁也没想到,这项对学者的尊崇礼遇,最后竟成为翁启惠请辞滞美的“巧门”。翁启惠在浩鼎案中的争议,除了女儿持有大量股票,以及在解盲前后出脱股票及发言失当,主要是未遵守“利益回避”的伦理问题。这些疑问,他上周才承诺会回台湾在“立法院”说清楚;谁知,他竟以“隔洋电话请辞”的方式仓皇弃官,让人错愕。
翁启惠的两届10年任期到今年10月即将届满,提前抛弃仅剩的半年任期,在他而言,也许谈不上什么可惜或遗憾。然而,对“中研院”乃至台湾而言,“最高学术机构领导人”竟以如此轻率的方式弃官而去,将漫天疑云留给社会,无论如何是极不负责之举,更将成为国际笑柄。这种事,如果发生在一名研究员身上,已足令社会哗然;而今,却是发生在“中研院长”身上,台湾的学术伦理如何不被国际看扁?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希望翁启惠三思!
文章说,在此前9年半的任期,翁启惠的表现并无太多争议;至少,比起其前任李远哲介入政治之深,他行事堪称低调谨慎。然而,在浩鼎案中,他大胆谈解盲于前,又仓皇挂冠在后,皆乱了分寸;其中原因,容或有些科学家的过度“天真”在内,而不幸又偏偏遇到了凡事喧哗、泛政治化、泛阴谋论的台湾社会。如果是在美国,翁启惠必须做的,就是静候调查;但在台湾,他则必须接受四面八方涌来的舆论审判,面对各种相关讯息及谣言的凌迟。这点,恐怕是翁启惠如惊弓之鸟般却步不归的主要原因。
翁启惠选择以弃官的方式来逃避问题,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懦弱和心虚,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台湾社会两极对峙的战火仍在延烧,并未因选举结束而休止。表面上看,翁启惠家人的持股争议是蓝营“立委”所揭发;实质上,浩鼎的炒股现象却触及了一般民众痛恶政商特权勾结的敏感神经,也因此蓝绿阵营对此皆严阵以待。其中,更由于蔡英文兄姐也在浩鼎前十大股东之列,绿营人士更急于作出切割,希望划出防火线来;于是,蓝绿两营便争相将箭头指向翁启惠。观察近日要求翁启惠辞去“院长”的声音,有一方认为可避免玷污“中研院”声誉,另有一方则主张如此可避免连累蔡英文,这是蓝绿交相“夹杀”,在绿营则更是“围翁救蔡”。
也因此,翁启惠轻率弃官固然可议,但如果看不到此事背后社会蓝绿对峙、彼此厌憎的可怕力量,翁启惠之弃走即轻如鸿毛。尤令人惋惜的是,蔡英文在选举大胜后,本来有机会推动她宣示的新政治、新经济、新社会;但过去两个多月,民进党借“转型正义”之名发动一连串的清算斗争,使得蓝绿之间无法休兵,社会无法休养生息。在这种情况下,当浩鼎案提供了一点柴火,朝野即不惜燎原厮杀,把翁启惠和“中研院”当成祭品,最后恐怕连整个生技业都要遭殃。
文章最后说,台湾“中研院”少了一个翁启惠并不可惜,问题是,在浩鼎风波中他第一个被拿来祭旗,是不是符合问题真相与正义的比例?如果人们其实不在乎事实真相,而只希望从“猎巫”的过程中寻找一些刺激和快感,那么,台湾的民主法治和公民社会等等大话,恐怕也就只能停留在猎人头的水准。真正可惜的是蔡英文的“新政治”,在这片野火和狂风沙过后,恐怕只剩荒原。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