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台湾政治人物“跑场学”讲究多

2015年04月20日 08:25: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政治人物的出场和露面有很多讲究,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总关情。这个情,是指政治行情。台湾政坛自然也不例外。比如最近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参加“小英杯慢速垒球赛”并担任开球嘉宾,而几乎与此同时,被绿营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则借新北市传统的泼水节,选择与高僧们一起为久旱的岛内诵经祈雨。

  乍看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但两者同样都吸引了嗅觉敏锐的岛内媒体的关注目光,明眼人也往往下意识拿来对比一番。据台媒报道,蔡英文4月12日一到球赛现场,就被一众人等包围,请她在球、棒或帽子上签名,因为大家心知肚明,民进党15日就正式提名小英参选2016了。看似一个普通的体育场合,但造势意向明显露了出来。一年一度的“新北市泼水节”碰到全台严峻的缺水苦旱,水自然是泼不成了,朱立伦选择继续出席并借助这个场合,跟祈福高僧一起用紫檀花树叶洒净除厄,诚意和话题兼顾,媒体的曝光度自然不断。至于是否参选2016,陷入天人交战的他用跑场子回应岛内民生热点,深耕民望。在岛内政坛浸淫多年,英伦两人自然都是跑场子的九段高手。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岛内民众难买账

  跑场子是全台所有参选的政治人物的必修课,选举前要拜票力争,选举后要体察民瘼。当年台当局领导人蒋经国就是跑场子的标兵和典范,至今让许多民众念念不忘。现任领导人马英九也多次到中南部乡下长呆,赚足了媒体的眼球。尤其是在岛内选举为大的风向标下,如果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民众就很难买账。大到台湾地区领导人,小到某个乡镇的村里长,都不敢有丝毫怠慢。

  一般人印象中,选举场子里政治人物赤膊上阵者居多,他们手拿麦克风对着台下的选民,用力嘶吼一堆“政治意见”,然后大声问一句,“你们说对不对?”台下一般都会热情跟他互动一番。不少人也对岛内扫街拜票印象深刻,在街头这个露天大场子里,政治人物的扫街车轰轰驶过,支持者会按喇叭回应。车上的主人也明白,一个上午听到多少喇叭声,就能掂量出自己在这个地区的受欢迎程度了。这些都是台湾常见的政治人物与选民沟通的方式,可以看做“跑场学”的1.0版本。

  曾有一位台湾名嘴说过,优秀的政客恰如优秀的演员,选民就是他们的上帝,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伺候”。尽管需要“演很大”,但对混迹政坛多年的政治人物而言,并不算太难的事。与民众握手的力度、时长,鞠躬请托的角度,造势晚会上喊话的语速、声调等都要了然于胸。而这一切,大都是通过勤于修习“跑场”的日课做到的。对于那些从政经验欠缺的政治素人,为了突击应付跑场时各种状况,甚至要专门上礼仪课进行培训。

  当然,跑场学的深奥之处,可不仅仅是到场打卡流于形式。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是政治学者出身,他自言并非名嘴,口才一般,但最后还是高票进了“立法院”。有人问他有何成功秘诀,他笑着说,“我讲得清楚、精准”。平淡无奇的答案背后,是一个“跑场”改变人生的“励志”故事。

  “刚念完博士回来,讲的话术语太多,没人听得懂,人家还觉得是念书念到头壳坏掉了。”郭正亮讲述刚接触现实政治时,自己的学术背景反而形成沟通上的障碍。多讲,是郭正亮练习将政治理念变成白话文、口语化的笨办法。他练习沟通的对象主要是岛内的社团扶轮社,因为扶轮社成员是各行各业的意见领袖,而且不是学政治的,正好是他练习与选民沟通最好的管道,所以,台北市60几个扶轮社他几乎跑遍了。

  事后选举结果证明,场子果然没有白跑。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