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分析:是何原因致陆资入台越走越慢

2015年02月10日 08:14: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简称“投审会”)日前公布2014年陆资入台投资情况,共核准项目136个,比2013年减少1.45%;投(增)资金额3.3亿美元,不但比2013年减少4.25%,甚至低于2012年,显示陆资入台脚步放缓。

  服贸延宕,影响陆资入台信心

  陆资入台走过的历程可用“道阻且长”来形容。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大陆就开放台商投资。台湾当局直到2009年6月才开放陆资入台,首批开放192个项目;2010年5月,再开放银行、证券、期货等12个项目;2011年1月、3月,配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期收获计划上路,第三波又开放了43项,累计开放247个项目。此后,多次传出将要开放第四波陆资,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在台湾,陆资不如外资。”中国机电商会台北办事处主任李荣民说。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去年初曾公布2014贸易障碍报告。报告指出,在卫星电视广播服务、输配电、管道天然气、高速铁路等领域,台湾规定外资投资比例最高为49%,而上述行业禁止中国大陆投资。港埠设施等外资持股没有比例限制,但陆资最高只能持股49.99%,且限定为BOT项目。

  李荣民介绍,“因为开放领域不多,审批手续繁琐,陆资对台湾情况不熟,陆资入台在2009年、2010年之间很少。到2011年底,累计只有二三亿美元的投资规模。2012年以后,陆资入台才出现小高潮,每年投资额有三四亿美元。”

  2014年陆资投资规模下滑到2012年水平,与此同时,根据“投审会”统计,2014年台湾核准的侨资及外资项目为3577件,较上年增加11.57%;投(增)资金额计57.7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6.96%。

  李荣民认为,“原来以为ECFA签署后,服贸协议、货贸协议(即两岸货物贸易协议)能为两岸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机会,不料,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进程受阻,影响投资者积极性”,当然,“台湾市场有限,大陆企业也不可能大规模投资”。

  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谢明辉则直言,“去年反服贸风波,导致服贸协议、货贸协议延宕,无法按两会商谈的进程完成,影响陆资来台的意愿。尤其服贸协议被说成‘不公不义’,影响大陆民众对台湾的观感和信心,陆资来台下降是理所当然。”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