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九合一”投票日,岛内民调日日翻新,让人眼花缭乱。台湾《中国时报》发表评论说,民调理论上是一门非常科学的专业,但执行中却出现了认为的不科学破洞,民调本来应该是要尽可能的反映出真实民意,但是聪明的台湾人却一眼就看出里面可能存在的人为破洞,因此把它变成了虚浮的数字游戏,让人又既佩服又叹气。
评论摘编如下:
民意调查有统计学的学理基础,理论上,是一门非常科学的专业。但是实务上却未必。因为实务上,民调必须由人来执行、由人来应答,这就使得执行中出现了人为的不科学破洞。
当执行民调的人以不认真的态度执行民调时,这就是民调最大的破洞。一些媒体以计算机语音进行民调,而且样本数已经低到了难以接受的地步,成为民调破洞。
民调是抽样推估的科学,必须让所有的母体成员都有相同被问到的机会,其结果才可以反映母体。如何抽样固然是一门学问,抽出样本以后如何问出答案,同样是一门学问。访员的训练、经验与素质,对于民调执行至关重要。内行人都知道,挑选好的民调机构,一定要看访员水平。
现在有媒体为了省钱而使用计算机语音进行民调,这当然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没有先设法解决机器人声音怪腔怪调所引起的拒访问题,就可能挖出了一个民调的人为破洞。
其次,民调是推估机率的科学,所以没有精确的答案,只有可能的落点范围。正因如此,民调的样本数与误差值就变得必须在意。有些媒体记者不懂民调与误差,看到民调数字高了就以为领先,看到民调数字低了就以为下跌,却不知道如果在误差范围内,只能说难以判定。
当误差范围太大的时候,民调数字其实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可是当大家不管误差、只看调查数字,这就又挖出了一个民调的人为破洞。
平面媒体喜欢公布民调数据,但是其样本曾经少到了只有215份。采取计算机语音调查,加上这么小的样本数,这还能算是科学的民调吗?或者只是一种带有数据的新闻商品?这些数据真的可以反映民意吗?这又是一种民调的人为破洞。
不只民调的执行机构可能会挖出人为破洞,连被研究调查者或是被访问者也可能参与挖洞。几年前民进党办理党内民调初选,就传出有候选人透过在选区内大量申装电话号码的方式,提高被民调机构抽样抽中的机率,当然也就借此操弄而提高了自己的民意支持度。如果样本数不多,而一般民众拒访率又高的时候,申装个一、两千线电话号码,成本其实不算太高,但是挖出来的民调破洞却不小。
许多台湾民众还会策略性回答民调访问,他们不是根据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去回答,而是自发或是按照指挥去提供特定答案。遇到这么权谋又会挖洞的台湾民众,连民调专家也只能甘拜下风而已。
民调本来应该是要尽可能的反映出真实民意,但是聪明的台湾人却一眼就看出里面可能存在的人为破洞,因此把它变成了虚浮的数字游戏,让人又既佩服又叹气。(韦伯 作者为大学传播学教授)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