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评社今日发表社评文章指出,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是干扰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内部阻力。在这场反服贸运动中,民进党操纵“太阳花学运”,将“台独”、“逢中必反”的两岸政策发挥至极,进一步撕裂台湾社会。在岛内分离主义不断抬头的情况下,两岸需要深入思考当前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后的民意认同问题。大陆从“两岸一家亲”的角度,逐步打破两岸民意的隔阂,加强两岸的民族认同、历史认同与文化认同,从根本上化解台湾民意对大陆的政治疑虑。
社评摘编如下:
台湾岛内的反服贸运动已经演变成“统独”之争,对两岸关系造成冲击,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在这场运动中,民进党不但煽动学运反服贸、批马打马,而且借由服贸风波提出“台湾与大陆缔结协议处理条例”,将两岸协议定位为“两国协议”,其“台独”本质以及“逢中必反”两岸政策暴露无遗。民进党在学运尚未平息、服贸争议依然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抛出“台独”提案,显然是要利用当下民意对马当局的不满,挑动社会对立,将其一贯主张的“台独”分离主义进一步扩大,为接下来的党主席选举以及年底县市“七合一”选举铺设道路。
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是干扰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内部阻力。在这场反服贸运动中,民进党操纵“太阳花学运”,将“台独”、“逢中必反”的两岸政策发挥至极,进一步撕裂台湾社会。3月30日,在民进党主使和支持下,学生发动数十万台湾民众走上街头抗争,掀起台湾社会反当局运动的新高潮。这场运动,表面上是台湾社会对马当局施政不满的抗争,而在深层次上反映出对“两岸一中”以及“两岸统合”的恐惧与忧虑。
在“恐中”、“拒统”的社会思潮下,“仇中反陆”、“逢中必反”便有了滋生发展的土壤。民进党见猎心喜,不仅大力煽动民粹,加剧朝野对立,而且公然抛出具有“台独”本质的提案,借服贸争议使“台独”分离主义在岛内进一步抬头,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在岛内分离主义不断抬头的情况下,两岸需要深入思考当前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后的民意认同问题。以此次反服贸运动为例,本来两岸服贸协议是双方深化合作,扩大互利双赢的良机,对台湾来讲更是难得的经济发展机遇,但为什么在岛内引发如此轩然大波。此前也有媒体发出质疑,如果换成美国、日本与台湾签署类似的经贸协议,即便台湾经济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甚至损失,岛内的反弹力道也不会如两岸服贸协议这么大,为什么?就是因为两岸之间是特殊的关系,在两岸经济因素背后,有着更复杂、更难解的政治因素,也包含着两岸民意认同与融合问题。
两岸关系于2008年5月实现历史性转折,结束敌对、紧张状态,开启和解、合作,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大陆在对台方针上提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两岸恢复制度化协商,两岸经贸合作与人员往来大步向前,不但实现了历史性的“三通”,而且在ECFA基础上,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拓展,大陆对台湾的经济让利不断扩大,两岸和平红利惠及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不断增强。
一方面,两岸经济合作与人员往来不断发展,但在另一方面,两岸政治对话与协商却相对缓慢与滞后。特别是2012年马英九主政进入第二任期,其在两岸政策上愈发显现出保守的态势。“先经后政”变成“只经不政”。马英九坚守“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底线,对两岸政治议题展现出畏惧心态,这不仅使其两岸政策更为保守,同时也使台湾民意对两岸政治产生更多疑虑,这直接导致岛内主张两岸维持现状的民意占主体,而主张统一或独立的占相对少部分。而对台湾选举具有重要意义的中间选民,也多倾向于“不统不独”的中间路线。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