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贞昌近期鼓吹自己的民进党两岸政策,一度引发两岸媒体民众激烈讨论,香港中评社今日发表评论称:从表面上看,民进党大动作调整两岸政策,似乎是要给岛内和两岸树立起一种新的形象,展现要重获民心、再度执政的决心;就实质而言,民进党所谓的路线转型,不仅像是在闭门造车,更像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评论摘编如下:
前不久,民进党召开所谓“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各方较量、相持之下,最终以“检讨纪要”作为对前九次“华山会议”的总结,既未端出所谓“宪政共识”作为对大陆政策的基础,亦未得出“冻独”的决议来开启民共交流的大门。因此,绕了一大圈,民进党依然原地踏步,并未有向中间靠拢的迹象,更遑论向西开进的趋向,故而民共交流大门依旧紧闭。就当前而言,究其缘由,民进党的大陆政策没有符合两岸预期,其党主席苏贞昌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因为他既没有认清两岸政治时局的历史与现状,也没有出台理性务实的政策导向,更没有把握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其个人政治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面向:
(一)只看重个人利益,而忽略民众需求
2012年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败北,不论是民进党内部还是社会各界大多一致认为此次失利是由于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不清晰、不明朗,搞模糊路线,并有走“台独”老路之嫌疑所致。也正因如此,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巩固与深化的关键期内,无论是台湾岛内各主要群体还是国际社会主要力量都“一边倒”地支持两岸关系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换言之,大多数民众都希望国民党继续执政,以此来维持两岸关系的大好局面。
两年前,时任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就曾在“败选演说”中直言期冀民进党能够调整两岸路线,并以其转型带领民进党走完“最后一哩路”,以期重获民心。其后,苏贞昌就任民进党主席,通过近一年半的观察来看,苏贞昌似乎完全抛弃了主流民意的需求,也忘记前几次痛失政权的旧伤,而走上了独具一格但又未被党内务实派和大陆所认同的两岸道路。可想而知,苏贞昌的大陆政策毫无疑问就会四处碰壁,一旦端上台面便会捉襟见肘,最后必定无疾而终。
众所周知,苏贞昌来势汹汹参选上一届党主席选举其动机是在于借此机遇力图东山再起,早就对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蠢蠢欲动。因而,在他任内,他领导的民进党必然成为他实现个人权利欲望的政治工具,由此,其个人利益也就必定会成为他制定所有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换言之,掌握了党的机器,在追逐个人利益的道路上就形同于如虎添翼,更成为制约党内潜在对手的杀手锏。譬如,所谓“华山会议”乃至新近的“双北”市长候选人提名背后,都无不彰显着个人权利角逐的影子,其用意不言而喻。
(二)只看重政策宣传,而忽略实际行动
当然,苏贞昌也未尽然完全忽视台湾乃至两岸主流民意的呼声,为此,上台之初,就大肆宣扬要给民进党乃至两岸换套新装,致力于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氛围。不仅恢复所谓“大陆事务部”,而且成立了“大陆事务委员会”;此外,还召开了九场专门针对大陆政策的扩大会议。从表面上看,民进党大动作调整两岸政策,似乎是要给岛内和两岸树立起一种新的形象,展现要重获民心、再度执政的决心;就实质而言,民进党所谓的路线转型,不仅像是在闭门造车,更像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时至今日,苏贞昌所主导的所谓“对陆政策”,并未出台获党内认同、使民众支持、让大陆信任的两岸政策,由此看来,民进党要走完所谓“最后一哩路”实为难上加难。如果说一位领导者信誓旦旦光说不做、抑或是口是心非,那么他还能用怎样的方式取信于民?如果说一位领导者再三漠视民意所向和大势所趋的历史潮流,那么他还以何在政治生涯中立足和问世?如果一位领导者不能带给其民众和平的生存环境与充裕的生活条件,那么他还有什么资格占据和利用其权力资源来谋取个人利益?
不过,尽管如此,苏贞昌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以为通过“放空炮”的手段就可以重振旗鼓,毫不夸张的说这显然有些异想天开。从如下三个指标就可得以验证:对于民进党所谓的“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首先在其内部本身就众口不一,存在诸多杂音,能否作为民进党未来统一的两岸政策走向依然还是未知数且具有很大变数;其次,在台湾岛内,各方反应也十分被动和消极,似乎这一政策的面世并没有获得大多数民众的好感;最后,大陆也在第一时间就民进党的所谓“对陆政策”总结报告进行表态,并予以否定。可见,民进党在经过一阵“翻箱倒柜”之后,仍未找到开启民共交流的“金钥匙”。所以,苏贞昌这盘棋基本上注定了只会是“死棋”,能不能走活,还有待继续观察。
[责任编辑:李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