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名称问题值得关注。台湾《旺报》今日发表社评指出,名称决定定位,当然更为重要,就台湾内外及两岸、国际主客观情势而言,民进党应该放弃以“中国”定位两岸事务的旧思维。即将成立的“中国事务委员会”,不应该定位于内部讨论大陆问题的机制,应该赋予宽阔的定位,成为与大陆交往的决策机构,它的功能会更具有意义。
社评摘编如下:
民进党中央21日将讨论“中国事务委员会”组织架构。这个新组织的成立事关未来两岸的互动,值得两岸共同关注。观察重点除了已成为党内各方角力重心的“主委”人选,究竟是蔡英文或谢长廷外,更值得关心的是名称问题,到底应该命名“中国事务委员会”、“两岸事务委员会”或“海峡事务委员会”,各派系主张不一。名称决定定位,当然更为重要,就台湾内外及两岸、国际主客观情势而言,民进党应该放弃以“中国”定位两岸事务的旧思维。
首先,必须肯定,民进党愿意成立此一委员会,代表民进党愿意正视全球政经与亚太地缘政治情势剧烈变化,两岸关系已经质变的事实,开始面对大陆、愿意与大陆交往,这是成熟政党应有的成熟表现。不过,无论就组织体或个人而言,在历经长期隔绝与敌对后愿意开始交往,首先必须收起敌对心态,相互展现必要的善意,展现愿意为稳固交往奠基的诚意。
民进党必须作好准备,让民众与全球投资人信任民进党的能力,尤其要消除长期以来的“两岸关系魔咒”。2008年以来,两岸已签署了18项经贸协议与2项金融MOU,经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一体化进程。民进党至今仍然反对“九二共识”,但这些协议都是在“九二共识”前提下签署的,民进党到底接受承不承认这些协议?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将来重返“执政”后,两岸会不会中止这些协议的适用?确实具高度不确定性。民进党如果是负责任的政党,就必须降低不确定性,安定民众对民进党重返“执政”的信心。
目前是民进党对大陆展开“交往、对话、合作”行动的最佳时机,民进党如能抓住时机,两党当可展开良性互动。就内政而言,民进党如果能与大陆建立正常交往关系,更有利于民进党重返“执政”。所以民进党即将成立的“中国事务委员会”,不应该定位于内部讨论大陆问题的机制,应该赋予宽阔的定位,成为与大陆交往的决策机构,它的功能会更具有意义。
只要秉持两岸一家人精神,体会对方的用心,双方也可以在善意环境下交往、对话与合作,长期追求不同制度的整合。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