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明年进入“大选”年,将由蔡英文和马英九角逐。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今日发表评论指出,相较于马英九,蔡英文明显背负了更大的选举包袱,之前出尔反尔的表现势必成为她的政治负债,而她的包袱刚好反映了民进党内“不容异己”的党内矛盾尖锐性和教条牢笼的深刻性。“大选”开跑在即,蔡英文背着包袱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
评论摘编如下:
明年的“大选”,主角日前确定,将由蔡英文和马英九角逐。媒体的评论是两人同质性高,同样是欧美名校镀金、同样历经行政官僚磨练、同样处理过大陆事务;家世背景也都不错,养成了理性温和的个性,在政坛上也都具有吸票的广大魅力。等于说两大主角,除了性别、政党不同外,根本就是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话虽如此,但蔡英文背负了更大的选举包袱,则属事实。例如明明领了“十八趴”,嘴巴却反“十八趴”;曾经关说“国光”设厂,如今却立誓反“国光”;在位时催促“核四”赶工,现在沦落“野台”,却也跟着骂“核四”;党内辩论,宣称台湾必须以贸易立足,却至今不肯松口,承认两岸需要ECFA、“九二共识”有其必要。种种夹缝中求生存的表现,届时“大选”开跑,势必成为她的政治负债。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蔡英文的包袱,刚好反映了民进党“不容异己”的党内矛盾尖锐性、和教条牢笼的深刻性。有太多议题,是不容理性温和讨论的;不站稳立场,就可能中人暗算、甚至遭受围剿。于是明知行不通,台面上却不许讲清楚;明知口号之间相违背,却继续东拼西凑,拼装车上路。多数时候,防同志超过防敌人,又如何辩论政策呢?
因此,尽管双英之间,看似许多同质性,但“大选”开跑,蔡英文能不能真正“做自己”,展现理性温和的决策特质?还是像民进党内初选时,甚嚣尘上的“小三效应”,只能成为其他派系的“影武者”?这将决定未来“大选”,能否升华为台湾走向的实质思辩,或是再次凭借便给口才,沦落成空洞的绕口令游戏。
[责任编辑:张洁]